國家安監總局監管三司司長孫廣宇6月14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遏制重特大事故是今年危化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點,這與當前行業的安全生產形勢密切相關。
近些年,人們似乎感覺危化品領域安全事故頻頻發生,比如去年的天津港“8·12”事故,又比如今年的靖江“4·22”火災事故。但其實統計數據顯示,近5年,全國化工和危化品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上逐步好轉,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都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公眾有這樣的誤解,一是因為化工裝置越來越大型化,安全風險越來越集中,一出事就是大事,一著火往往就是幾十個小時,容易引起關注;二是危化品易燃易爆的特性增大了這個行業發生重大事故的概率,尤其是在新媒體的傳播下,事故更容易迅速廣泛地呈現在大眾眼前。”孫廣宇表示,這也使得監管部門的壓力倍增,必須聚焦聚力遏制危化品重特大事故。
“生產安全事故是社會管理缺陷的表現形式。這就如同人的身體健康出了問題,最后肯定會以生病的方式表現出來。我們的判斷是化工行業的安全生產形勢會越來越好,但短時間內事故不會完全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孫廣宇說。
如何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一直是安全監管的難點。據介紹,在國外,立法、執法、保險和培訓是安全監管的四大支柱。但在我國,這四個方面都有待完善。孫廣宇指出,我國的安全監管執法效率亟待提升,一方面要借助社會力量,以彌補監管執法人員的專業性不足;另一方面,則要突出重點,以遏制重特大事故為目標,解決執法力量不足的問題。
據了解,國家安監總局近期分別在南京和銀川組織地方安監部門召開片區會議,涉及22個省份,討論的主要內容就是如何遏制重特大事故。
而對于如何遏制重特大事故,孫廣宇指出,要將管控重大危險源作為主要抓手。“隱患的根源在于風險,風險得不到有效管控就會演變成隱患從而導致事故發生。因此,要把防范關口前移,全面排查安全風險,強化風險管控。”孫廣宇說。
記者了解到,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化學品分標委)組織有關單位對《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進行了修訂,并從6月份開始公開征求意見。本次標準修訂內容重新對危化品進行分類,確定辨識臨界量;對危化品重大危險源的概念進一步闡釋,明確關鍵生產場所和重點儲存部位;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將重大危險源的分級方法納入本次標準修訂中;補充了對重大危險源辨識中混合物的有關規定。
孫廣宇介紹說,今年將組織各地區開展危化品和化工生產、經營(帶儲存)企業重大危險源普查,掌握轄區內重大危險源狀況,嚴格按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建立檔案,落實屬地監管與分級管理的責任部門,督促危化品單位建立完善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并保證其得到認真執行。
去年天津港“8·12”事故之后,各地都在嘗試建設信息化監管平臺。據悉,相關部門也在積極配合工信部開發危化品信息化安全監管平臺,實現危化品企業信息、安全許可證辦理、重大危險源監控、事故統計、行政執法等功能信息化,推動危化品信息共建共享。
據孫廣宇透露,國家安監總局正在準備實施重大危險源監控和預警工程項目,通過畫面監控和參數對比,了解企業對重大危險源的風險監控和處置情況。今年計劃在3個省份開展示范工程。
孫廣宇進一步指出,各地區要制定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具體措施,強化對危化品儲罐區等重大危險源的在線監測監控,可借鑒福建等省的做法建立本地區重大危險源監控中心,實現對區域內重大風險源的有效監督和控制,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