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機構君迪今年發布的質量研究報告,中國消費者對于車內異味更加敏感,這對于聚氨酯等車用非金屬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證汽車輕量化、安全性、舒適性的同時實現環保,成為車用聚氨酯材料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12月4日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聚氨酯材料汽車應用大會的主要議題。
聚氨酯需求攀升
車內污染引關注
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副理事長沈堅表示,汽車是聚氨酯材料應用的重要領域,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汽車輕量化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國車用聚氨酯材料的需求量持續提升,預計今年車用聚氨酯材料消費量將超過50萬噸。
“隨著油耗法規的日益嚴格,需要從多個領域入手實現節能減排,汽車輕量化已經成為行業的發展方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陳士華表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汽車相關工業分會專家王東川表示,美國提出2020年要在2013年基礎降重20%,2025年降重30%;中國提出2020年油耗達到5升/百公里,必須實現整車降重15%~20%的輕量化目標。這為車用聚氨酯材料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但是,伴隨汽車輕量化發展,車用聚氨酯等非金屬材料帶來的環境問題不容忽視。
國家室內車內環境及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表示,我國汽車產品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車內空氣質量問題。隨著汽車輕量化發展,車內空氣污染問題日益引發關注。
據宋廣生介紹,汽車輕量化趨勢下,非金屬內飾件存在釋放有害氣體和異味問題。造成車內污染的主要非金屬材料有塑料、橡膠、膠黏劑、皮革、紡織品、發泡材料、吸音材料。其中,泡沫材料對車內VOCs的貢獻率超過50%,其次是減震墊和儀表盤材料。
同時,消費者對車內氣味的關注度也與日俱增,君迪發布的中國新車質量研究報告顯示,車主針對車內異味投訴量長期占據各類投訴總量的前三位。
異味釋放來源多
環保性能難兼顧
在汽車輕量化的前提下,環保成為車用聚氨酯材料不可回避的課題。奧斯佳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師郭毅介紹說,聚氨酯材料作為提供舒適性和輕量化的材料,是最早進入汽車應用中的高分子材料之一。據統計,在每輛汽車中,聚氨酯材料主要應用于汽車座椅,頭枕,儀表盤,地墊,車頂棚和各種內飾件,總重量大約在19.6千克,其中大部分為聚氨酯發泡材料。
“不同聚氨酯發泡材料生產上會引入各種添加劑和不同的配方,這也將導致揮發性有機物的增加,如聚醚多元醇中含有一些低活性的小分子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中含有一定的抗氧劑,促進發泡反應的叔胺類催化劑以及凝膠反應催化劑辛酸亞錫等,都會成為VOCs的來源。”郭毅說。
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于劍昆也認為,聚氨酯材料是汽車內飾件中應用最廣泛的材料之一,也是產生VOCs的主要來源之一。其VOCs釋放來源主要包括:小分子醛類、酮類及芳烴,揮發性胺類催化劑、阻燃劑和硅酮泡沫穩定劑,揮發性異氰酸酯、發泡劑和脫模劑,聚醚多元醇中殘留的抗氧劑和熱穩定劑以及聚合物多元醇(POPs)中殘留的乙烯基單體、鏈轉移劑及自由基引發劑殘基偶合物等。
淄博德信聯邦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耿佃勇表示,為了適應市場和人們的健康及環境要求,聚氨酯行業作了不懈的努力,相繼有低散發性聚反應型催化劑、低霧化硅油等創新性產品出現。但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反應型催化劑可能與聚合物的鏈段進行作用導致鏈端終止反應,引起聚合材料的物性變差;同時導致泡綿過分的開孔破壞發泡過程中的穩定性;而低VOCs催化劑揮發量降低,卻很難除去自帶的刺激性氣味:原料生產中引進更好的真空抽濾裝置將易揮發小分子有機物(如醛類)除去,但卻很難控制在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小分子等。
耿佃勇認為,車用聚氨酯方面,中國跟世界先進的汽車及汽車配件國家還有相當的差距,應從三方面加大投入,一是應加強自主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增強汽配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堅持節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發展方向;三是加強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利用,走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技術創新是方向
三低原料受青睞
專家表示,未來我國汽車工業仍將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而汽車用聚氨酯材料的市場需求也將保持旺盛增長態勢。“聚氨酯行業必須積極了解汽車產業的新變化及新要求,明確聚氨酯的技術創新方向,為下游應用提供高性能的解決方案,提高聚氨酯材料在汽車應用領域的專業化、高端化水平。”沈堅說。
低VOCs顯然是車用聚氨酯材料創新的重點方向。于劍昆表示,要使用新型低氣味、低VOCs、低霧化的原料代替傳統原料生產的PU制品。如使用新型的低氣味、低VOCs的聚醚多元醇和聚合物多元醇;使用低揮發性胺催化劑或反應型胺催化劑;使用低揮發性的硅油表面活性劑;使用低揮發性的異氰酸酯;使用低揮發性阻燃劑或反應型阻燃劑;使用環保型發泡劑和脫模劑;減少揮發性溶劑用量等。
“聚醚多元醇和聚合物多元醇是PU泡沫中用量最大的組分,是PU泡沫主要的VOCs排放源之一。應選擇新型催化劑體系,改進聚合工藝,改進聚醚多元醇后處理工藝,在聚醚多元醇中添加低揮發性穩定劑等。”于劍昆說。
耿佃勇認為,我國應大力開發低有機揮發物含量、低霧化的聚氨酯泡沫汽車內飾材料、生物降解聚氨酯材料、植物油基聚醚多元醇聚氨酯材料、綠色聚氨酯汽車輪胎、水性聚氨酯膠黏劑和涂料等關鍵材料。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建站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