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2015年石化行業產能增長繼續放緩,部分行業出口顯著增加,純堿、尿素、磷銨產能利用率明顯回升。原油價格深度下跌,煤化工產能利用率和效益大幅下降。化工新材料結構性過剩有擴大的趨勢,聚氨酯原料、有機硅單體、新型制冷劑仍有新項目投產,市場供應更加寬松,產能利用率顯著下降。預計2016年,石化產品供需增速進一步減慢,產能過剩與需求放緩的博弈還將持續,純堿、磷銨、燒堿行業產能利用率有望進一步提升,煉油、煤化工、氮肥、合成橡膠、電石、
PTA、聚氨酯、有機硅單體以及部分氟化工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水平與今年相當或繼續下降,產能過剩愈發突出。
過去一年,全球經濟繼續深度調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深度下跌,石化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下降,主要石化產品產量增長放慢,受益于煉油板塊提振,行業利潤大幅提升。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5年石化化工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78萬億元,同比下降3.4%;利潤總額5369億元,同比增長21.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7萬億元,同比下降1.6%進出口貿易額3609.3億美元,同比下降12.4%。建材、輕工等傳統下游市場對大宗石化產品需求增長加速回落,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對高端化工新材料的需求主要依賴進口,結構性產能過剩仍然是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
1.2015年重點產品產能利用情況
(一)2015年產能利用出現的新變化
部分基礎化工原料產能出現負增長,化肥、純堿等出口量顯著增加,產能利用率明顯回升。原油價格深度下跌,煤制油競爭力減弱,產能利用率大幅下降。聚氨酯原料、有機硅甲基單體、新型制冷劑等部分化工新材料以及合成橡膠仍有新項目投產,市場供應更加寬松,產能利用率顯著下降。2015年石化行業重點產品產能及其利用率呈現出4個方面的變化:
一是產能增長繼續放緩。國內市場持續供過于求,產品價格深度下跌,促使部分擬建、在建項目放緩,安全環保不達標、競爭力低的落后裝置加快退出。
2015年煉油業淘汰45套落后裝置,產能4097萬噸;燒堿、純堿產能比2014年分別減少36萬噸/年和275萬噸/年,近十多年來首次出現產能負增長;聚氯乙烯產能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2015年產能小幅下降1.7%;部分丁苯橡膠、順丁橡膠新建裝置推遲投產。
二是出口擴大促進產能利用率提升。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出口政策寬松,企業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化肥、成品油、純堿等出口顯著增加。尿素出口量連續兩年突破1300萬噸,較2013年出口量提高65%;磷酸一銨2014年出口量比2013年增長2.3倍,2015年比上年又增長17.9%,磷酸二銨出口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增長27.5%和64.3%。2015年成品油(汽煤柴潤)出口同比增長30.3%,為近5年來最大增幅,其中汽油出口量同比增長18.4%,柴油出口量同比增長79.2%。純堿出口量同比增長22.7%,增幅比2014年提高16個百分點。
三是低油價導致煤化工產能利用率和效益明顯下降。2014年底國際原油價格斷崖式下跌以來,到2016年1月份跌至30美元/桶以下,煤化工整體競爭力嚴重削弱,產能利用率和效益大幅下滑。2015年煤制油平均產能利用率比2014年下降26個百分點,企業效益深度下滑,個別企業陷入嚴重虧損的困境。去年下半年低油價效應進一步傳導,乙二醇、聚烯烴的市場價格一路下跌,跌幅在40%和30%左右,煤制乙二醇和煤制烯烴的盈利能力大幅壓縮,企業利潤微薄。
四是化工新材料結構性過剩有擴大的趨勢。化工新材料是石化產業的中高端、高附加值部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發展較為緩慢,自給率水平較低,部分高端產品生產尚屬空白。但氟硅材料、聚氨酯原料、高性能纖維等領域技術進步相對較快,新建裝置能力快速增長,“十二五”期間,產能擴張達到階段性頂峰,TDI、MDI等聚氨酯原料產能增速分別達到21.6%、16.6%,國內市場在幾年內由不足轉向過剩,2015年TDI、MDI產能利用率水平比2014年分別下降10.6和9.6個百分點。有機硅甲基單體、氟化氫、氟聚合物、含氟制冷劑等氟硅材料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快速降低,產品價格大幅下滑,除少數龍頭骨干企業勉強維持運行外,大部分企業裝置斷續開停,企業處于虧損邊緣。同時,由于產品質量和價格與國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聚甲醛、碳纖維等呈現一邊大量進口、一邊國內裝置開工嚴重不足的現象,2015年聚甲醛產能利用率不足5成,碳纖維不足3成。
2重點產品產能利用情況分析
煉油:產能7.97億噸/年,比2014年增長5.4%;一次加工量5.22億噸,同比增長3.8%;平均產能利用率為65.5%,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成品油(汽煤柴潤,下同)出口2544萬噸,同比增長30.3%;進口308.3萬噸,同比下降34.1%;消費量(產量+進口量,下同)3.46億噸,同比增長4.8%,對應煉油能力6.6億噸,能力超過需求1.37億噸。
煤制油:產能278萬噸/年,同比增長71%;產量約132萬噸,同比下降63%;全年平均產能利用率僅47.5%,比2014年下降26個百分點。
煤制天然氣:產能31.05億立方米,與2014年持平;產量1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0%;產能利用率為51.5%,比上年提升25.7個百分點。
煤制烯烴:產能792萬噸/年,同比增長25%,增幅較2013、2014年的40%和
157%明顯下降;產量648萬噸,同比增長340%;平均產能利用率81.8%,比上年提高58.6個百分點。
煤制乙二醇:產能212萬噸/年,同比增長63%;產量102萬噸,同比增長77%。近幾年煤制乙二醇裝置負荷多在5成以下,2015年產能利用率僅48.1%,比2014年提高了3.8個百分點。
燒堿:新增產能169萬噸/年,退出206萬噸/年,總產能降至3873萬噸/年,降幅0.9%;產量3028萬噸,同比下降4.8%產能利用率78.2%,比上年下降3.2個百分點。出口63.9萬噸,同比下降49.7%;能力消費比128%,與2014年上升5個百分點。
純堿:退出產能275萬噸/年,總產能降至2907萬噸/年,降幅8%;產量2613萬噸,同比增長0.9%;產能利用率89.9%,比上年提高8.5個百分點,趨于比較合理水平。出口量220萬噸,同比增長22.7%,增速比2014年提高16個百分點,有力拉動產能利用率提升。在產能相對減少、產量微增、出口大幅度增加的利好下,純堿行業跳出了連續三年全行業虧損的困境,實現盈利3.7億元。
尿素:新增產能390萬噸/年,退出394萬噸/年,總產能8096萬噸/年,產量約7493萬噸,產能利用率92.5%。出口量1395.7萬噸,同比增長1%,能力消費比108%,同比下降超過15個百分點。
磷酸一銨:產能1760萬噸/年,同比增長0.6%;產量1465萬噸,同比增長9.9%;出口量274.2萬噸,同比增長17.9%,產能利用率82.3%,比2014年提高7個百分點。
磷酸二銨:產能2020萬噸/年,同比增長3.6%;產量1750萬噸,同比增長15%;出口量801.9萬噸,同比增長64.3%,產能利用率86.6%,比2014年提高8.6個百分點。
電石:產能4500萬噸/年,同比增長7.6%;產量2650萬噸,同比增長1.9%;產能利用率58.9%,比2014年下降3.3個百分點。出口13萬噸,同比下降23%,表觀消費量2627萬噸,同比增長2.1%;能力消費比170%,比2014年上升9個百分點。
PTA:產能4670萬噸/年,同比增長7.6%;產量3088萬噸,同比增長16%;產能利用率64.1%,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進口75.2萬噸,同比下降35.4%;出口62.3萬噸,同比增長34.5%能力消費比148%,比2014年下降9個百分點。
聚氯乙烯:產能小幅下降1.7%,至2348萬噸/年;產量1609.2萬噸,同比下降1.3%;產能利用率為68.5%,基本與2014年持平;能力消費比138%,比2014年下降3個百分點。
聚丙烯:產能2105萬噸/年,同比增長13.5%;產量約1690萬噸,同比增長21.5%;產能利用率80.3%,比上年提高5.3個百分點;進口量比2014年減少23.5萬噸,出口量增加4萬噸,能力消費比為104%,比2014年下降2個百分點。
丁苯橡膠: 產能180萬噸/年,同比增長7%;產量98.1萬噸,同比下降9%產能利用率為54.5%,比2014年下降9.8個?百分點。進口32.9萬噸,與上年相當;出口4.9萬噸,同比下降?23.4%;能力消費比137%,比2014年上升18個百分點。
順丁橡膠: 產能182萬噸/年同比增長9.6%;產量82萬噸,同比下降2.4%;產能利用率45.1%,比2014年降低5.5個百分點;進口26萬噸,同比增長25.6%;出口2.2萬噸,同比下降12%能力消費比為高達169%,比2014年上升10個百分點。
有機硅單體: 新增產能20萬噸/年,至272萬噸/年;產量151萬噸,基本與上年持平;產能利用率為55.5%,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能力消費比167%,比上年上升11個百分點。
聚氨酯: MDI產能306萬噸/年,同比增長15%;產量197萬噸,基本與2014年相當;產能利用率64.4%,比2014年下降9.6個百分點;能力消費比131%,比2014年提高20個百分點。TDI產能89萬噸,與2014年持平;產量62.6萬噸,同比下降13%產能利用率為70.3%,比2014年降低10.6個百分點;能力消費比134%,比2014年提高16個百分點。
氟化工: 氫氟酸沒有新項目投產,產能182萬噸/年(不含與干法氟化鋁裝置配套的氟化氫生產能力);產量80萬噸,同比下降4%;產能利用率44%,比2014年下降1.6個百分點;能力消費比226%,比2014年上升8個百分點。新型制冷劑HFC-134a、HFC-125、HFC-32的產能分別為21.4萬噸/年、13.4萬噸/年、13.8萬噸/年,產量分別為13.7萬噸、7.9萬噸、7.3萬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4%、59%和53%,除少數龍頭骨干企業勉強維持運行外,大部分企業裝置斷續開停。2015年聚四氟乙烯產能12.65萬噸,產量8.97萬噸,產能利用率71%,能力消費比134%。
表1. 2015年重點產品產能、產量及增長情況(單位:產能、產量:萬噸)
3.2016年重點石化產品產能及利用率預測
(一)2016年形勢判斷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貿易增長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波動不定,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加。
從國內看,長期積累的矛盾和風險進一步顯現,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新舊動能轉換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今年是我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中央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對石化行業化解產能過剩指明了方向。總的來看石化市場利好利空因素相互交織,新的供需平衡正在重建之中。
國內市場供需增速繼續放緩。在宏觀經濟整體放緩的形勢下,農業、汽車、紡織、建材、輕工等石化產品主要應用領域增長減慢。預計2016年汽車、化纖行業預期要好于2015年,對工程塑料、化纖原料、聚氨酯材料等產品需求增速將小幅回升建材、輕工繼續維持2015年的低增長態勢,純堿、通用樹脂等消費量增速進一步收窄。同時,石化行業投資增長繼續下降,擬在建項目放緩,新增產能持續減少,落后產能、僵尸企業加快退出,預計主要石化產品產量增速將繼續小幅下降。
出口量進一步增加。受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及化肥取消出口"窗口期"等的影響,2015年成品油、純堿、磷酸二銨,PTA等行業出口量同比提高30.3%、22.7%、64.3%和34.6%,近兩年,燒堿、聚氯乙烯、MDI、己二酸、有機硅甲基單體等產品的出口量均保持較高速度增長。預計2016年,國家將繼續實行寬松的出口政策,匯率政策也偏積極,石化產品的出口量將繼續增長。
產品價格微幅上漲。在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不斷下調的情況下,預計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仍將維持低速增長局面,而原油供應因伊朗重返全球原油市場,歐佩克減產協議難定等因素將維持寬松局面,2016年國際油價將延續弱勢運行,原油年均價格可能維持在50美元/桶以下。據石化聯合會監測,2015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價格總水平連續第四年下降,降幅最大達到11%,綜合各方面情況判斷,最新一輪的價格下行基本觸底。隨著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下探企穩,2016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價格總水平將重拾上漲局面,但漲幅不大,在1.5%左右。
(二)2016年重點產品產能利用率預測
預計2016年,下游市場對大宗石化產品需求將繼續維持緩慢增長的態勢,產能過剩與需求放緩的博弈還將持續,供需矛盾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純堿、磷銨、燒堿、聚丙烯等行業產能利用率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煉油、現代煤化工、氮肥、合成橡膠、電石、PTA、聚氨酯原料、有機硅甲基單體以及部分氟化工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水平預計與今年持平或繼續下降,產能過剩愈發突出。
煉油:2016年新增煉油能力3000萬噸,淘汰落后產能3000萬噸,煉油能力維持在8億噸左右。預計2016年成品油出口繼續增長,國內需求及出口成品油消費量約3.6億噸,按80%開車負荷計需煉油能力6.8億噸,產能超過需求1.2億噸。
現代煤化工:受低油價和環保法規日趨嚴格的影響,煤化工擬建、規劃項目放緩,部分新增產能或將推遲投運。預計2016年煤制油新增產能520萬噸,總產能達到798萬噸;新增煤制乙二醇產能140萬噸,總產能達到352萬噸,能否在項目建成后迅速達產,實現較高的運行負荷及優等品產出率是控制成本、提高競爭力的關鍵;新增煤制烯烴產能300萬噸以上,總產能超過1270萬噸,由于近年丙烷脫氫產能陸續釋放,相比乙烯,CTO/MTO的丙烯和聚丙烯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煤制氣無新的產能增加。低油價下,若無重大利好政策出臺,煤化工產能利用率將進一步下挫。
尿素:預計新增產能200萬噸,退出產能300萬噸,產能規模縮減至8100萬噸,預計國內市場需求年均增速0.7%,出口量在1300萬噸左右,國內和出口總消費量7460萬噸,產能超過需求540萬噸,產能利用率水平基本與2015年相當。
磷銨:2016年產能繼續小幅增長,出口量進一步增加,2016年一按和二銨的國內消費與出口量合計分別在1560萬噸和1900萬噸左右,產能利用率繼續小幅提升。
純堿:2016年產能規模繼續縮減或與2015年相當,預計國內需求增速在2%左右,國內與海外市場消費總量在2640萬噸左右,產能超過需求200萬噸,全年產能平均利用率將超過90%,比2015年略有提升,產能發揮趨于合理。
燒堿:2016年產能規模繼續減少或與2015年相當,預計國內需求增速在5%左右,近幾年每年出口200萬噸左右,2016年總需求量在3300萬噸左右,產能超過需求573萬噸,全年產能平均利用率在85%左右,比2015年提升7個百分點。
電石:2016年產能維持在4500萬噸/年,與2015年相當,預計國內需求增速在2%左右,國內消費與海外市場需求量在2700萬噸左右,產能利用率60%,比2015年增長1.1個百分點。
PTA:2016年將有320萬噸新裝置投產,預計PTA總產能將達到5000萬噸/年左右。下游聚酯行業將繼續保持小幅增長態勢,預計對PTA的需求繼續保持7%左右的增速,2016年PTA消費量在3300萬噸,產能利用率繼續保持在66%左右,與2015年相當。同時,PTA原料PX產能增長緩慢,預計2016年PX供需更為緊張,PX進口量進一步增加。
聚丙烯:預計2016年產能新增315萬噸/年,至2300萬噸/年,下游需求增速約9%,2016年消費量2200萬噸,進口量300萬噸,國內產量約1900萬噸,產能利用率在83%,比2015年提升4個百分點。
聚氯乙烯:2016年產能規模繼續減少,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預計國內需求增速在5%左右,2016年需求量在1690萬噸左右,產能利用率在72%左右,比2015年上升3個百分點。
合成橡膠:2016年順丁橡膠和丁苯橡膠產能基本與2015年相當,受低價天然橡膠沖擊,以及我國輪胎在美國遭遇反傾銷導致出口量大幅下降影響,預計順丁橡膠和丁苯橡膠需求增速分別為1%和3%,若出口沒有明顯利好,消費量分別在85萬噸和106萬噸左右,全年平均產能利用率分別在47%和59%的低位徘徊,國內市場持續嚴重供大于求。
聚氨酯原料:2016年MDI和TDI沒有新項目投產,預計MDI、TDI需求增速在5%和2%左右,國內市場需求量約200萬噸和61萬噸,產能利用率基本與2015年相當。預計陶氏與沙特阿美在沙特建設的大型異氰酸酯項目即將投產,將對我國市場造成一定沖擊。
氟化工:預計2016年氫氟酸產能與2015年的規模相當,產能利用率維持在45%左右的低位水平。預計未來兩年,聚四氟乙烯新增產能5.8萬噸/年,總產能達到18.4萬噸/年;需求量年均增速7%,2020年國內市場需求量達到13.3萬噸,能力超過需求5.1萬噸,占總需求的37%,產能過剩日趨嚴重。
4措施建議
——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比照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的做法,構建石化行業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健全淘汰落后法律法規。
——穩定出口政策。繼續實施寬松的出口政策,結合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加強產能預警監測。建設適合石化行業產能及利用率監測預警體系,完善產能調查和數據采集統計體系,構建石化行業產能預警平臺。
——組建產研用聯盟,實現降本增效。促進企業間聯合,組建產研用聯盟,采用先進技術,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