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漢高全球鞋用粘合劑OEM客戶總監暨臺灣鞋膠事業部處長陳建智(先生)接受了臺灣《經濟日報》的采訪,介紹了漢高的粘合劑技術有效幫助制鞋產業實現軟硬件升級。
眾所周知的美發品牌施華蔻(Schwarzkopf)、絲蘊(Syoss)、洗衣液品牌寶瑩(Persil),都來自于德國百年幕后冠軍漢高(Henkel)集團。漢高于1876年成立,主要業務涵蓋粘合劑技術、化妝品及美容用品、洗滌劑及家用護理等三大領域,其中粘合劑更是與臺灣鞋業密不可分。
粘合工藝 彰顯高端品質
漢高表示,鞋業并非夕陽產業,可以通過優化生產流程、減少粘合化學物料消耗量,幫助實現制鞋產業軟硬件升級。事實上,現在全世界賣出的運動鞋中,每三雙就有一雙使用漢高的粘合技術。
漢高全球鞋用粘合劑OEM客戶總監暨臺灣鞋膠事業部處長陳建智表示,使物品粘合在一起并非只有熱熔法或釘子,不同材質對膠水的要求也不一樣,因此粘合被視為是高級工藝。粘合劑的成功關鍵是研發,只有通過研發才能在產業中脫穎而出。
漢高全球約5萬名員工,2014年創造164億歐元(約新臺幣5,879億元)銷售額以及26億歐元(約新臺幣932億元)的營運利潤,仍然是幕后冠軍;其中由粘合劑部門帶來的收入占漢高集團總收入近一半,從民用產品如膠水、膠帶到航天、汽車工業上的應用,甚至于高科技產業所需的封裝材料,均可以使用漢高粘合劑技術。
漢高亞太區總部及其全球產能最大的粘合劑工廠“龍工廠”都設于中國上海,臺灣則是漢高在大中華區唯一涵蓋漢高三大業務市場的重要樞紐。陳建智說,臺灣擁有許多領先世界的鞋類制造商,其中前三大制鞋品牌皆是漢高粘合劑鞋膠事業部的長期合作策略伙伴。在和這些制鞋廠商合作中,我們發現臺灣鞋廠在研發制鞋上花了不少心力和投資。
臺灣在1970年代曾與意大利媲美譽為全球兩大制鞋王國,更是許多全球知名鞋業品牌的生產重鎮,臺灣在制鞋業扮演全球領頭羊角色。但在1990年代陸續經歷勞動力成本上漲、制鞋原料價格飆升等問題,為了獲取成本優勢,制鞋廠廠址只能出遷移至人口秘籍、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
近幾年,隨著中國大陸、越南等國家工資逐漸上升、勞工意識提升以及大陸制鞋技術急速發展,生產外移已不再是拯救臺灣制鞋產業的萬靈丹。
陳建智指出,制鞋業是一個典型的勞動密集產業,若工廠每月制造100萬雙鞋子,則需要1.5萬名工人。隨著亞洲勞動力成本上升,如何控制生產成本也成為全球各大鞋類品牌和制造商的嚴峻考驗。
戰略合作伙伴 滿足鞋業需求
自動化生產是鞋業未來的契機。他認為,鞋業是分眾市場,這也是為什么要提倡自動化實現鞋子產量生產;與設備廠商合作,使用自動化設備,縮短生產流程可以減低能耗,也能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也能幫助達到日益提高的生產標準,實現可持續發展。
雖然自動化可以減少對大量人工的依賴,但制鞋廠仍有可能處在充斥著各種化學原料的惡劣環境,而不符合現代化工廠規范。從員工健康的角度出發,提供無毒環保的粘合劑,也是一線品牌商極為重視的部分。
很多人都認為臺灣制鞋產業已是夕陽產業,但陳建智卻不這么認為,他說,臺灣制鞋業仍將一線品牌訂單牢牢握在手上。雖然面臨挑戰,但也正處于轉型中。“執行優化生產流程和可持續發展,是臺灣鞋業可琢磨的部分”,節省人工同時達到環保要求,減少耗能耗水,相信一定可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同。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