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5年4月,一封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引發熱評,辭職的理由僅有10個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種灑脫的生活態度讓大家無比艷羨。其實自正式上班以來,我相信每個人總會有那么幾次辭職的沖動。然而人生并不總是那么一帆風順,有時候生活也會給我們開開玩笑。你想辭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或許外面的世界并不是那么精彩。且聽小編盤點下2015年我們化工行業的企業裁員計劃。
2015年還剩明天最后一天,嶄新的2016即將到來。回首2015,世界經濟步履維艱,在過去18個月里油價下跌近60%、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逾20%,2015經濟增長率僅為2.4%。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勢頭分化。在此背景下,全球化工行業一直受經濟影響處于低迷態勢,業內紛紛表示2015化工市場苦不堪言。降本增效是貫穿2015年始末的工作,很多化工企業開始紛紛采取裁員減薪的對策。
陶氏化學擬裁員至多1750人
陶氏化學宣布計劃裁減1500到1750個工作職位,相當于其全球員工總數的至多3%。此次裁員是一項更廣泛的成本削減計劃的一部分,將在未來兩年內完成多項措施,每年節約大約3億美元的運營成本。
杜邦計劃裁員約2500名員工
杜邦發表聲明,為了應對各項指標下滑的局面,杜邦計劃裁員4.2%,約2500名員工,大多數來自美歐公司汽車和建筑市場部門。同時關閉10座工廠和降低百余座工廠的開工率。
杜邦公司表明,由于汽車和建筑領域需求減弱,其第四季度每股股價將出現20~30美分的虧損。另外,約4000名合同工的工作可能也并不穩定,剩余員工的工作時間將減少以節省某些開支。“瘦身”后的杜邦在2009年將多出1.25億美元的收益,折合每股10美分。
殼牌計劃裁員6500人
殼牌7月30日宣布,計劃2015年裁員6500人,本次計劃裁員的數量占公司雇員總數的3%。同時削減70億美元資本投資。該公司在今年年初已經決定縮減開支,削減幅度為150億美元。
殼牌還表示,在推進700億美元收購BG Group計劃的同時,準備處份更多資產。繼2014和2015兩年合計處置200億美元資產后,殼牌預計2016-2018年還將出售300億美元資產。
托普索裁員160人
丹麥催化劑生產商托普索(Haldor Topsøe)公司擬裁員160名,主要是解聘丹麥本土員工。托普索公司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該公司利潤為1.54億丹麥克朗,其中催化劑產品銷售收入增長了18%,而催化技術相關營業收入減少了30%。此次裁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興市場出現不同程度的政局動蕩,市場低迷,影響了公司業績。
首席執行官Bjerne SClausen表示:“當前公司面臨諸多挑戰,我們覺得有必要根據市場環境做出調整,適當縮減公司部分機構的規模,這意味著我們不得不解聘一些雇員,其中大部分是在丹麥本土。”
科慕計劃2016年年中前裁員5%
從杜邦剝離出來的化學公司科慕發布消息稱,該公司計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5%,預計近400名員工和承包商將受到此次裁員影響。這是公司業務整合和成本削減計劃的一部分。
該公司預計此輪裁員將在2016年年中完成,每年將為公司節省約5000萬美元的成本,公司預計在四季度發生4500萬美元的裁員費用。
康菲石油將裁員1800人
美國最大能源企業之一的康菲石油公司1號宣布將裁員1800人,這次裁員人數占公司員工總數大約10%。近日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大幅下跌,被認為是康菲裁員的最主要原因。該公司裁員消息公布當天,紐交所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了7.7%。此前施倫貝格爾公司和哈利伯頓公司等油企都曾宣布大量裁員。得以保住工作的工人不得不接受降薪。
諾記輪胎芬蘭工廠裁員人數達150人
諾記輪胎芬蘭工廠裁員減產預計裁員人數最高達150人諾記輪胎計劃在其芬蘭諾基亞市(Nokia)工廠進行裁員,應對由于俄羅斯及東歐市場不景氣所造成的減產。
諾記表示,該公司將與其900名工人進行法定談判,預計裁員人數最高達150人,希望能從中節省870萬美元的開支。
雪佛龍將裁員1500人
美國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龍表示,將裁員1,500人,約占全球員工總數的2%,因該公司要削減成本,以應對油價下跌。幾乎所有被裁崗位都在德州和雪佛龍總部所在的加州。近年來雪佛龍在德州進行擴展,開發Permian地區的頁巖油氣。
以上內容是化工企業應對降本增效采取裁員措施。不止是化工行業,全球裁員潮來襲,銀行、IT、制造業、媒體等行業全殃及。
據統計,“世界500強”榜單中,共有115家企業在2015年制定了裁員計劃。2015年入選“世界500強”的177家美國企業中,有62家宣布裁員,占總數的35%。而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的這一占比分別為9.5%和18%。在115家宣布裁員的企業中,29家來自金融業,21家來自能源業,成為裁員寒潮的“冰點地帶”。
全美今年裁員人數已經超越去年全年
美國人力資源機構Challenger,Gray & Christmas發布的9月份裁員報告中說明,9月份全美共有5.8萬名勞工遭到裁員,較上個月暴增了43%,總計第三季共有20.57萬勞工被資遣,創金融海嘯后2009年第三季以來單季裁員人數新高,與去年同期相比,裁員人數暴增了75%。
2015年可稱為裁員之年,2015年1到9月以來,裁員人數已達到49.34萬人,與2014年全年度裁員48.34萬人相比還高出2%。今年以來裁員人數已超乎預期,不僅超越2014年,今年全年度還可能直逼2009年的紀錄。
以產業而言,2015年前兩季裁員主要集中在石油能源產業,近期則轉移至公共部門與電腦相關產業,僅僅PC、打印機大廠惠普一家就在9月宣布大裁了3萬人,總計全月科技產業裁員人數達到3.25萬人,為1993年IBM裁員6萬人以來,單月科技產業裁員最多的一個月。
各家公司如何跟員工說“分手”?
1、突襲型
許多公司在面臨困境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裁員,很多時候是突然將員工掃地出門。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引起員工抗議不滿。
據央廣網報道:2015年5月8日,58同城并購中華英才網,同日,有中華英才網員工網上爆料,在沒有任何消息的情況下,被臨時告知集體裁員。“當天上午八點鐘或者九點鐘宣布,所有員工開始收拾東西,挨個簽字辦辭退手續。業務人員還在對接客戶,還有收款什么的都沒解決,包括給員工的提成、獎金也沒說怎么發。”一位前員工抱怨道。
2、秘密操作型
據騰訊網報道稱,2014年11月索尼移動被曝出大幅度裁掉索尼移動中國區研發團隊。裁員以不公開方式逐一秘密進行,并用賠償協議迫使員工當場簽字同意,造成人心動蕩。
3、推卸責任型
有些公司為了節省成本,編排員工錯誤推卸裁員責任。因為根據勞動法規定,在企業員工存在過失的情況下,比如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失或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等,用人單位可以單方隨時解除勞動合同,而且不必支付相應的經濟賠償。
4、安撫補償型
英特爾從6月15日開始啟動裁員計劃,美國媒體《俄勒岡人報》曾經報道稱,英特爾CEO布萊恩·科再奇在發給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也闡明了裁員理由并解釋了補償形式。科再奇表示非自愿終止雇傭關系的員工將得到2個月的基本工資補償和4個月的醫保。
給予補償確實是最能保證雙方和平分手的方式,不過,也因此出現過未被裁員工集體抗議要求“被裁”的離奇一幕。據騰訊網報道,2013年1月,中華英才網裁員過半,據補償方案,被裁員工可獲得N+3的月薪補償。補償優厚,許多高管紛紛“自裁”,沒被解雇的200多名員工則聚集公司抗議,提出的要求竟是“被裁”。
結語:說這么多,其實就想告訴小伙伴們,在全球裁員潮的背景下,想清楚了再行動,今年可別輕易辭職,因為你想跳出去,好多人等著跳進來呢。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