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陶氏化學(Dow Chemical)第三季度財務表現異常亮眼,遠超業界預期。該公司正在采取一系列戰略行動,包括退出若干位于科威特的合資企業,審視其農用化學品業務的出路,并可能合并旗下道康寧(Dow Corning)合資公司;與此同時,陶氏還強調其產品組合實現了上下游業務的“結構性對沖”,因而別具優勢。
陶氏化學計劃減少其在若干科威特合資公司的股權,而這只是陶氏的一個投資收縮過程的開始,最終其或將徹底退出這些合資企業。
陶氏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CEO)利偉誠(Andrew Liveris)在接受安迅思采訪時表示:“陶氏清楚地表態,我們將停止對一些產品的投資,這是一個投資收縮過程的開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或將退出一些合資項目。”
重組科威特合資企業
陶氏宣布,計劃以32億美元將所持有的乙二醇(glycols)生產商MEGlobal的股權出售給其位于科威特的另一家合資企業Greater EQUATE。MEGlobal是陶氏和科威特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Co(PIC)公司的合資企業。該交易預計將于2015年底之前完成,并為陶氏帶來15億美元的稅前現金收益。而陶氏作為Greater EQUATE的股東之一,仍將間接持有MEGlobal的42.5%股權。
不過,陶氏也計劃在2016年中之前削減其在Greater EQUATE的股權,但具體減持股份數量不詳。Greater EQUATE包括科威特烯烴公司(TKOC)、科威特苯乙烯公司(TKSC)以及科威特對二甲苯生產公司(KPPC)。
雖然陶氏認為科威特合資企業屬于非核心資產,但同時卻又希望能夠與PIC合作。
利偉誠稱:“他們(PIC)想要尋求業務增長,而我們恰恰能夠幫助他們。雖然有過6年前合資交易失敗的一段歷史,但他們仍然希望與我們合作。合資企業很賺錢,我認為這是一樁多贏的交易。”
數年前,陶氏與PIC曾宣布計劃合資成立科陶石化公司(KDP),以打造一家烯烴和聚烯烴行業的全球領先企業。然而,2008年12月,PIC卻單方面退出了這一交易。
他表示:“我們會看看未來兩年的情況如何,但我們不會拋棄他們。合資就像是結婚—你可不想脾氣暴躁地離開對方。”
同時,陶氏與SCG位于泰國的50/50合資企業——SCG-Dow的部分資產也被認為屬于非核心資產之一。部分資產如環氧丙烷(PO)裝置等仍然重要,但“對于苯乙烯(styrene)、聚苯乙烯(PS)和乳膠(latex)等資產,不用說陶氏肯定不會長期投資”。利偉誠指出:“我們將在30年期限內逐漸將這些資產轉讓給我們的合資伙伴。我們會謹慎處理,所有這些撤資計劃的規模并不是很大。”
為AgroSciences業務謀求最佳出路
此外,陶氏還將考慮為旗下農用化學品業務——AgroSciences尋求“最佳持有人”。在美國孟山都公司(Monsanto)向瑞士農用化學品公司先正達(Syngenta)發出第一份收購要約后,陶氏便開始討論剝離AgroSciences業務的可能性。不過孟山都的收購要約最終被先正達拒絕。
利偉誠在陶氏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自從孟山都/先正達展開收購談判以來,可以想像得到,所有業內玩家都開始跟別人談論收購事宜。”
他說,陶氏愿意考慮所有類型的交易結構,只要其帶來的盈利結果能夠優于AgroSciences繼續留在陶氏所能獲得的結果。
利偉誠稱,農用化學品業務面臨的障礙可能會不斷增加,“在一個不斷整合的農用化學品市場,企業對研發經費的負擔能力以及擁捉協同效應的能力則是另一個著眼點”。
在陶氏的第三季度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中,AgroSciences部門所占的比重接近20%,僅次于高性能塑料部門。
利偉誠表示:“在過去5年中,這一業務的EBITDA翻了一番。從各方面來看,這都是一個成功的、前景光明的業務。”
就道康寧所有權重組展開商談
除上述諸多舉措之外,陶氏還在和美國的康寧公司(Corning)就二者的50/50聚硅酮合資企業——道康寧的所有權問題展開商談。
利偉誠在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透露:“我們兩家公司正在就康寧公司對道康寧的所有權問題進行磋商。”
雖然他表示陶氏在未來3年中不會進行“大規模并購(M&A)”,但合資交易卻不在其中之列。“除了合資交易——包括整合或分拆——之外,我們不會進行大規模的并購。只有在交易能夠產生巨大的增值效應時,我們才會進行現金支出。”
利偉誠指出,就終端市場而言,道康寧“與陶氏的戰略契合度要高得多”,其業務領域包括消費品、建筑和電子行業。
道康寧2014年銷售額達62.2億美元,經調整后凈收益為5.22億美元。
上下游業務“結構性對沖”
利偉誠對于陶氏現有的產品組合感到滿意,這樣一種產品組合實現了上下游業務的“結構化對沖”,從而在行業周期的各個階段均能創造出強大的盈利能力。
利偉誠在采訪中表示:“如果你在整個上下游都能賺到錢,就不能人為地將上下游業務分開。只要陶氏擁有低成本優勢,我們就可以通過創新來增加價值——這對我們來說是雙重的優勢和機會。”
陶氏在乙烯和丙烯單體方面享有低成本優勢,公司采用自產乙烯和丙烯生產出各種各樣的下游特殊化學品,包括包裝、涂料、電子材料、建筑材料、汽車部件以及水處理膜等。
利偉誠指出,多年來,陶氏積極地優化產品組合,先后退出了氯、純苯和其他芳烴產品等大宗品市場。
他說:“我們放棄了一些沒有低成本優勢的大宗品業務,并在美國和沙特阿拉伯等地投資了諸如乙烯和丙烯等有成本優勢的領域。我們可以適當地將資本開支分配給上游業務,對下游業務則投入研發和運營費用(OPEX)。”
他指出,下游業務發展的關鍵是在正在朝向大宗商品化發展的領域進行產品創新。
利偉誠總結道:“隨著時間推移,陶氏可以繼續保持那些有競爭優勢的業務,而退出那些難保優勢地位的領域。我們和所有企業一樣,都是優秀的投資組合管理者。”
與激進型投資者簽署中止協議
激進型投資者Third Point公司一直向陶氏施壓,要求其分拆大宗石化品和特殊化學品業務。
2014年11月,陶氏和Third Point達成了一項為期一年的中止協議(standstill agreement),由Third Point指派兩名董事進入陶氏董事會。
利偉誠指出,陶氏過去幾年中的財務表現和產品組合績效良好。
“我們是言行一致的公司。我們認真聽取所有股東的意見,而且十分愿意做出改變。大部分股東并不愿為了眼前收益而犧牲長遠利益。”
聚乙烯后市看好
同時,盡管受到價格下跌以及不利的貨幣因素影響,陶氏的第三季度銷售額縮水了16%,至120億美元,但其第三季度基礎收益卻增長了12%,達9.59億美元。總體基礎銷量增長了2%,但在中國的銷量激增了12%。
值得注意的是,陶氏的高性能塑料部門第三季度EBITDA同比增長8%至1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其EBITDA率也從去年的22%增長至29%。
利偉誠表示:“我們在這一業務領域看到了利潤的增長。此外,我們的新產能也將在適當的時機投產。這些業務的利潤具有可持續性和增長性。”
陶氏在其與沙特阿美(Saudia Aramco)合資的Sadara石化廠中的聚乙烯(PE)新產能將于今明兩年投產;此外,其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Freeport的新乙烷裂解裝置也將于2017年前投產。
由于現有PE裝置逐漸老化,而新產能增長的速度又跟不上需求的腳步,因此未來幾年內PE供應或將保持緊張。陶氏首席財務官(CFO)Howard Ungerleider在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PE和彈性體(elastomer)供應已經出現緊張。
Ungerleider稱,就陶氏而言,亞洲的需求十分強勁。第三季度公司在中國的銷量同比增長12%,其中包裝業務增長了20%以上。
Ungerleider說:“我們看到亞洲需求在增長,歐洲需求也在增長。美國的經濟也仍是一個亮點。”
陶氏預計,從現在到2020年,PE裝置開工率將上升至90%以上;同期內乙烯裝置開工率也將逐步提升至95%左右。
Ungerleider表示,陶氏對乙烯開工率的預測已經將未來幾年內美國公司計劃投產的一批新裂解裝置考慮在內。該公司假設,未來數年內將有9套裂解裝置在美國墨西哥灣岸區投產。Ungerleide指出,這一假設實際上已經是過分樂觀了。
然而即便如此,根據陶氏的預測,乙烯裝置開工率仍將上升。
CEO利偉誠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中國的煤制烯烴(CTO)裝置對于全球市場不會產生任何深遠影響。
“這些裝置運營起來難度高、污染大、耗水量多,而且都存在選址不當的問題。因此在運營能力上存在疑問。就PE、聚丙烯(PP)和乙二醇(EG)行業而言,(這些CTO產能)并不會對美國和中東生產商造成多少影響。”
同時,Ungerleider表示,這一行業仍將面臨著裂解裝置和聚合物裝置可靠性的問題。
在美國,乙烯裝置的平均服役年齡接近40年。Alembic Global Advisors公司研究部負責人Hassan Ahmed表示,明年的檢修季應該會比今年更加繁忙,屆時計劃停車的裝置產能將占到北美乙烯總產能的5.8%。
Ungerleider表示,裝置的意外停車已經對乙烯行業造成了沖擊,而且,未來意外停車事件的發生頻率可能還會較現在更高。由于供應已經處于緊張狀態,因此任何裝置停車都可能導致價格走高。
利偉誠表示,油價反彈應該會為美國PE利潤提供又一個支撐。絕大多數美國裂解裝置均加工乙烷或其他輕質原料。他說:“至少到2020年,乙烯和PE行業形勢都將十分有利,因此對于陶氏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充分的準備,抓住有利時機。”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