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工業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在工業的發展中節能、環保已被人們更加重視,因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受到日益嚴重的污染,正在威脅到人類的生活質量甚至人類自身的生存。印刷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絢麗多彩的印刷品在給人類帶來聞名的同時也造成了環境污染。印刷業的發展與油墨業發展密切相關,而油墨是目前印刷工業中最大的污染源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油墨工業持續高速增長,總產量從1995年的10萬噸增長到2006年的38萬噸,年產量和年消費量的同比增長率均穩定在10%以上,同時也保持著較高的出口增長,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第四大油墨生產國,油墨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6%。
而每年全世界由油墨帶來的有機溶劑的用量高達100萬噸以上,每年由油墨引起的有機揮發物污染排放量已達到幾十萬噸。這些有機揮發物(VOC)和油墨中的重金屬元素可以形成比二氧化碳更嚴重的溫室效應,而且在陽光照射下形成氧化物質和光化學煙霧,嚴重污染大氣,影響人體的健康。
近年來,我國政府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指導方針中將關注民生的主題列入了政務日程。在今年的兩會,低碳經濟被政協力挺為一號提案。作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低碳經濟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對于印刷行業的企業無論是印刷企業還是印刷及原輔材料、設備制造企業,重視低碳經濟并不是簡單的意味著生存成本的增加,我們應該看到低碳經濟對于制造和加工業是不可回避的發展趨勢。
由于含苯體系的油墨使用了大量苯系溶劑,被歐美國家列入禁用的油墨品種,日本也從90年代后期告別了苯系油墨在食品、藥品及婦嬰包裝上的應用。而我國的環保油墨生產起步卻較晚。2005年由煙包行業首次提出對印刷油墨苯類溶劑嚴格限制的要求;2007年油墨行業協會綠色辦公室在國家環保部門的指導下,啟動了環保油墨的認證程序;同年,全國油墨行業100多家企業在上海成立了全國油墨制造商綠色聯盟,新東方油墨集團被推選為第一屆理事長;2009年,國家出臺食品安全法、衛生法規GB9685-2008以及國標GB/T10004-2008等一系列相關措施,使食品藥品等包裝行業以及相關行業面臨著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的觀念性轉變;同年,中國包裝聯合會循環經濟專業委員會綠色油墨中心成立,號召油墨行業生產無苯環保油墨,并承諾不將苯系油墨推廣于食品藥品及婦嬰產品的包裝印刷。這些行動與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油墨制造行業無苯化油墨生產和應用的歷史進程,到2009年底全國軟包裝行業的塑料包裝、藥品包裝使用無苯印刷已達到60%以上。
軟包裝油墨的發展歷程和變革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環保型油墨從2005年開始生產,發展迅速,并歷經了從無苯含酮→無苯無酮→醇水的技術提升過程。
軟包裝用油墨按連接料(樹脂)品種不同,大體上可以分成以下品種:
不同類型的油墨及適用性
油墨類型
近二年來,環保油墨的應用得到迅速發展,其中表印油墨以醇溶性聚酰胺和醇酯溶的聚氨酯為代表,占塑料表印油墨70%以上的份額。
PCV收縮膜表印油墨今年以來印刷廠家也向油墨行業提出了無苯化的技術要求,以新東方油墨、樂通油墨為代表的廠家已有無苯化PVC油墨推向市場,預計一二年內將會迅速普及。
里印復合油墨則以BOPP薄膜印刷為主,目前軟包裝行業仍以含苯氯化聚丙烯油墨為主導,但軟包裝規模大的企業,如康師傅頂正、哇哈哈誠信、旺旺食品、雀巢咖啡等,今年以來已全面轉向無苯化里印復合油墨,主要以無苯改性氯化聚丙烯樹脂體系及無苯聚氨酯油墨體系為主導。食品、藥品包裝用聚酯、尼龍薄膜則以無苯聚氨酯油墨為代表,占著90%以上的市場份額。
至2005年,軟包裝行業向無苯化油墨印刷發展開始加快,油墨無苯化技術也得到全面提升,特別是近年來,以新東方油墨及成都拓展油墨為代表,向市場推出了多元丙烯酸共聚體系及聚氨酯丙烯酸共聚體系的醇水型油墨,引起了油墨行業及包裝行業的高度關注。
醇水型環保油墨的問世,是油墨行業環保技術的又一次創新,是全面提升環保理念、提升環保油墨質量的一個新突破。我認為環保油墨今后必將從無苯醇酯體系向醇溶水性化技術發展,預計這幾年,醇水體系油墨將會在軟包裝行業中樹立一個新的里程碑。
而包裝復合用膠粘劑也必將走向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們可以看到,今年來全國無溶劑復合發展迅速……
軟包裝復合膠粘劑發展歷程和變革
長期以來,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溶劑在油墨制造及彩印過程中大量使用,使用廠家對揮發溶劑的回收率幾乎為零,故大量的有機溶劑直接排放至空氣中,危害非常大。近兩年來,政府對環保與食品衛生的管理已加速與發達國家標準接軌,與之相關的包裝法規已得到相應的提升。
法規及標準
隨著中國加入WTO組織,包裝的要求也逐步同國際接軌,特別是涉及到出口產品的包裝,往往需要按照相關進口國的包裝法規標準檢測。國際上對包裝材料的有害重金屬物質限量有著嚴格的規定,包括歐盟ROHS指令,94/62/EC包裝法令,以及EN71-3玩具標準。
標準
相關閱讀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