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合物制造商科思創首席財務官Frank H.Lutz近日在上海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現控股股東拜耳集團最終將會放棄對于科思創的控股權。
科思創的前身是拜耳材料科技股份公司。在2015年9月1日,科思創正式成立為法律與經濟上獨立的企業,并于10月6日在法蘭克福證交所掛牌正式上市。
Frank H.Lutz表示,拜耳集團仍持有科思創69%的股份。目前,對于拜耳來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把股份在股市進行銷售,另一個是分開給不同的股東。到目前為止,拜耳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表態,會在股市上來進行銷售。“因為這樣的話,他們才能真正的通過賣股票來獲得收益。如果是分開給其他的股東,對他們來說沒什么收益。”
拜耳之所以要放棄對科思創的控股權,Frank H.Lutz解釋說:“現在拜耳的戰略重心并沒有放在材料業務方面,因為他們獲得收益之后都會投入到生命科學領域當中。所以長遠來說,拜耳最終會放棄對于材料方面的控股權。”
Frank H.Lutz表示,在完全獨立分拆之前,拜耳集團為科思創打下了非常扎實的資產基礎。有了這樣扎實的資產基礎,公司就有能力來應對未來的需求增長。根據目前的預測,公司所處的這個行業的增幅會高于全球GDP的平均增幅。但是公司仍將繼續優化資產。另外,拜耳的業務流程主要基于B2C的模式,而現在科思創獨立之后,公司業務模式主要是基于B2B。因此,科思創的業務流程還將重新調整,以降低成本。
科思創最新 發布的三季報顯示,2015年前九個月,科思創銷售額增長5.7%;調整后的息稅前利潤顯著增長45.6%。
Frank H.Lutz介紹,前九個月利潤的增長,主要是有三個原因:首先是匯率因素,科思創公司整個報告是以歐元來進行匯報的,而很多的產品銷售以美元進行,目前歐元兌美元是貶值的,因此,有利于報表上升。第二個原因是,原材料價格下跌,也有助于利潤的上升。第三個原因,其實也是最重要的,由于整個行業需求及產量的上升,使得公司的供需能夠進行更好的平衡。
Frank H. Lutz預計,生產和需求上升的趨勢,在今年和明年會繼續延續下去。因此,公司對2015年整個年度業績非常看好,預計整個利潤在年底之前,可以達到16億歐元。 談及中國市場,Frank H.Lutz說:“雖然很多人對于亞太地區的增長有所擔憂,但對于中國的發展,我們并不擔心。”
Frank H.Lutz說,科思創全球銷售額當中有15%來自于中國地區,另外,亞太地區的很多原材料也都是由中國地區進行供應的。整個亞太地區在科思創全球銷售額當中占到30%左右。
“其實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在中國已經投資25億歐元,這也表明我們對于中國市場的增長是一直看好的。”Frank H.Lutz說,雖然近年來中國GDP增速放緩,但從全球來看,中國的增速對我們來說已經是非常卓越的。從長遠來說,中國市場的地位會不斷提升,希望中國市場在公司全球市場中的份額可以超過15%。
Frank H.Lutz說,在前幾年,公司在上海生產基地進行了上億規模的投資,主要用于新設備的升級和擴建,使其能夠應對不斷增長的需求。“如果未來發現有更大的需求的話,我們也愿意再繼續投資進行擴產,增加供應。現在上海漕涇一體化基地還有空間能夠允許繼續擴建。”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