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采眾長學先進,融會貫通促發展。
2019年12月-2023年10月,3年10個月的時間,37位行業專家的努力,200萬字的粘接科技巨著,Handbook of Adhesion Technology 的中譯本《膠黏劑新技術與應用手冊(第2版)》(以下簡稱手冊)在膠黏劑行業同仁的無比期待中終于出版了!
為此,2023年10月16日晚,東莞市成銘熱熔膠博物館和電子工業出版社聯合主辦召開了新書線上發布會,會議得到了中國膠粘劑和膠粘帶工業協會、北京粘接學會、廣東省膠粘劑行業協會、東莞市成銘膠粘劑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會議主持人、《手冊》編譯委員會主任、東莞市成銘熱熔膠博物館王賢勝館長在主持中說:“《手冊》的出版是我們工作的重大成果,是我們對我國膠黏劑工業的一份貢獻。專注粘接研究,粘接世界美好,希望我們的工作可以推動中國膠粘劑行業的發展和進步,以后,我們將會做更多的有益行業進步和發展的事情!致敬并編委會的所有專家,特別致敬并感謝李金林和余云照兩位逾八十歲的老專家!”
中國膠粘劑和膠粘帶工業協會楊栩秘書長在致辭中說:“今天是一個值得膠粘行業紀念的好日子。對新書的出版和發布表示熱烈的祝賀。我還要特別感謝東莞市成銘熱熔膠博物館組織專家翻譯團隊所付出的寶貴努力,并對你們精心的翻譯工作表示高度的贊賞和崇高的敬意。這本書是理論研究,技術開發和高端應用緊密結合的重要著作,可以更好的造福于社會,可以造福于我們膠粘行業,也造福于各位企業和研究人員。這也是東莞市成銘熱熔膠博物館組織的專家團隊所做出的社會貢獻。專業的科技著作,也是一種生產力。希望我國粘接行業的所有從業人員都有機會能夠讀到這本新書,能夠讀更多的專業的科技著作,打牢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根基,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余云照教授,他退休前在中科院化學研究資深研究員,學術精湛,成就卓著。他是本手冊的技術顧問,年逾八十,眼力不濟,長時間看稿易發花,但仍然兢兢業業、作風嚴謹,并克服階段性病痛的困難,以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一絲不茍的專業精神準時完成了全手冊60章的通讀工作,令人敬佩敬仰。對文稿中的許多翻譯和技術難點,他都順利、精準地得到了解決,為本手冊的高質量出版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發表“《手冊》通讀感言”:粘接技術是現代制造業的關鍵技術之一。在東莞市成銘膠粘劑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李金林先生和王賢勝館長賢勝先生組織編譯了《膠黏劑新新技術與應用手冊(第2版)》這部優秀著作,這對于我們更新粘接技術的知識無疑是極有意義的。粘接技術的進步離不開從其他學科中吸取知識。感謝《膠黏劑新技術與應用手冊(第2版)》的翻譯、審校和編輯出版人員,他們為我國膠黏劑與粘接技術的發展做了一件大好事!(余老師的更多精深解讀,我們以后專文分享。)
益教授是本手冊的三大主編之一,他過去擔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復合材料技術首席專家,現任寧波諾丁漢大學李達三講席教授,國際先進材料與技術學會(SAMPE)全球主席,主要研究領域為樹脂基復合材料與高分子材料,專著10本,發表論文約400篇,授權國內外發明專利等60項以上。他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題,花了半個小時,從“科學與發展、化學化工、膠接結構、評價分析、過程應用”五個方面來,精準、深刻、到位解讀了本手冊(益教授的全部分享,視頻在以后發布。)
闞教授是本手冊三大主編之一,現為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粘接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膠粘劑》、《有機硅材料》、《粘接》、《化學與粘合》等雜志的編委。長期從事特種涂料、膠粘劑、功能微球和有機硅材料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30余項。他在“新手冊—粘接科技的一部經典之作”的主題發言中,從科學、技術、應用和發展四個角度來解讀本書冊。《手冊》原文由85位粘接領域的權威知名專家學者撰寫而成,其中絕大多數來自歐州和美國,也有幾位來自日本、韓國和中國,全書共60章,200萬字,包含919張圖片和106個表格,內容非常豐富,是膠粘劑科技領域的一部巨著,是一部經典之作。相信本手冊能夠為各位在膠黏劑研發、生產和應用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理論和技術支撐,能夠為推動我國膠粘劑行業向更高水平發展做出貢獻。
責任編輯郭穗娟老師是電子工業出版社首席策劃,她以 “天作之合——主編團隊、著作權人與編輯團隊的完美合作”為題,分享了書籍出版過程。她表示精品的出版,少不了團隊的完美合作。她用三個方面來表達:1.譯者陣容空前強大,分工明確,專業水平一流;2.著作權人代表——東莞市成銘熱熔膠博物館館長王賢勝先生熱心于公益事業;3.編輯團隊與主編團隊無縫對接,溝通及時且順暢,為打造精品共同努力。她的結語是:我們經歷疫情3年,《手冊》也經歷疫情3年,其間的艱難可想而知。我們三方都沒放棄,堅持到底就是勝利!2023年9月14日,領到新聞出版總署給的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就可以把《手冊》付印了。李老師高興之余,總結了一句:“過程是艱難的,合作是順暢、愉快的,期望結果是圓滿、令人興奮的!”說出了合作三方的心聲。很高興,我們終于把那么艱深的巨著捧給國人了!在策劃《手冊》選題、審稿和出版過程中,我收獲了友誼,增長了各領域專業知識,非常值得!衷心感謝所有參與者!(精彩全文分享,請關注熱熔膠博物館共眾號。)
王新老師是本手冊的副主編,3M中國有限公司行業專家,熱心膠粘劑行業的發展事業,參與了多本膠粘劑書籍的編寫,對粘接應用特別有研究,分享的題目是《膠粘“心”語》。他與其他8位嘉賓不但認識,還很有交集緣分。他首先因為專業和敬業向老一輩專家致敬、因為情懷和擔當向年輕專家致敬,之后從中國制造來說為什么要學習,世界上最先進的粘接技術應用在中國,我們迫切需要一些先進的知識體系,交叉學科、跨學科學習非常重要。他用粘接成功應用的歷程來詳細說明,手冊為讀者帶來的粘接知識體系。愿以寸心寄“粘接”,且將歲月贈“手冊”。他用兩句詩結尾,一贈編委會的專家,二贈手冊的讀者。一個有前途的產業和企業,一定少不了理想,少不了詩和遠方。
李金林老師是本手冊項目發起人,更是本手冊編譯委員會的核心,沒有他的認真、堅持、嚴格,就不會有這本粘接科技巨著的出版。他退休前是中國化工信息中心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高級編輯,今年剛好八十歲,能做如此艱巨的工作,令人欽佩。無論在精神追求上、或是健康養生上,李老師都是我們的榜樣和楷模。李老師以“《手冊》出版過程中的幾點體會”為題目,準備了十個小題目,14000字的講義,原計劃用50分鐘分享講解的。由于時間已經超過了22:00,遺憾,只能留給下次做專題講授了。李老師簡單講了幾句話,感受最深旳是出版手冊過程的難和苦。
本次會議的主辦單位東莞市成銘熱熔膠博物館的理事、東莞市成銘熱熔膠博物館舉辦單位東莞市成銘膠粘劑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銘最后致辭。他說:“《膠粘劑新技術與應用手冊(第2版)》終于出版了,你們辛苦了!在此我代表東莞市成銘膠粘劑全體同仁以你們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向《膠粘劑新技術與應用手冊(第2版)》順利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賀!東莞市成銘膠粘劑有限公司是膠粘劑行業一家中小企業,我們與膠粘劑有一種不同一般的深厚感情。為行業建立一個熱熔膠交流的平臺,我們建立了行業首家熱熔膠博物館-東莞市成銘熱熔膠博物館。博物館自2015年開館以來,共接待了上萬名行業同仁和熱熔膠愛好者;舉辦了三十多場饒有趣味的熱熔膠科普活動;推動出版了《熱熔壓敏技術與應用》,編譯出版了《膠黏劑新技術與應用手冊(第2版)》等膠粘劑理論文獻;為膠粘劑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我們將持續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資金,繼續加大行業理論研究,不斷構建膠粘劑行業新的理念體系的發展,繼續為膠粘劑知識的普及和提升貢獻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也歡迎和感謝行業同仁的共同參與。“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建站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