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和能量密度,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題。
2016年12月29日,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發改委四部委發布《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在技術要求方面,對客車、乘用車、貨車、專用車新增對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的考察。如針對客車企業,新政要求純電動非快充能量密度要高于85wh/kg。
這意味著,整車企業若想成功拿到補貼,所配套的動力電池系統必須滿足新政規定的能量密度要求。
自2015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爆發以來,鋰電池起火爆炸案例也在逐漸增加。為了提升安全性,有機硅膠作為一種新型鋰電材料進入電池企業視野。其中有機硅灌封膠是2016年鋰電市場需求量最大的有機硅膠產品。
從硅寶科技(300019)、回天新材(300041)、凌志新材等多家硅膠企業獲悉,灌封膠具備良好的導熱散熱、均衡溫度、阻燃防爆等性能,在動力電池安全防護上起到不錯的“安全屏障”作用。
然而令硅膠企業及鋰電企業頭痛的是,灌封膠會增加電池包重量。一般而言,一個電池包會使用30Kg左右的灌封膠。若按照純電池組180Ah/Kg的能量比,整體PACK能量45KWh進行計算,灌膠后續航里程約降低10-14km。
隨著補貼新政的落地,備受青睞的灌封膠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命運是否也將戛然而止?
高工鋰電網經過調研后發現,大部分硅膠企業預計2017年灌封膠將逐步淡出乘用車市場,但在平衡車、無人機、低速電動車等其他鋰電領域依然占據一席之地;而發泡硅膠、結構粘接膠等產品將成為有機硅膠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新一輪增長點。
【影響】車企:停止使用灌封膠
補貼新政的出臺,對灌封膠產生的直接影響是:從經濟利益出發,整車企業選擇不再使用灌封膠;電池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以及配合下游客戶的需求,也果斷拋棄使用。
“補貼新政對灌封膠產品的影響非常大,我和國內的幾家知名電池企業一起在江鈴汽車開會商討相關對策。”硅寶科技電子新能源行業總監張宗兵坦言,江鈴也很糾結,從安全性上來說,灌封膠對電池的防護效果顯著,但從經濟利益上選擇,輕量化趨勢下,取消使用灌封膠是其必然的選擇。
另一位硅膠生產企業高管也透露,與其合作的多家車企目前已停止使用灌封膠。就如同這些硅膠企業所言,電池企業和整車企業陷入安全與能量密度的兩難抉擇。
【命運】其他有機硅膠產品接棒
值得注意的是,是否使用灌封膠,其實與動力電池的安全不存在必然聯系。動力電池安全是一個系統問題,不僅牽涉電池材料,也與電池安全系統、PACK等環節息息相關。選擇灌封膠可以說是鋰電企業在動力電池行業發展初期對安全所做的一種妥協。
億緯鋰能(300014)副總裁袁中直便表示,灌封膠的效果的確很好,對公司的電池產品來說,使用灌封膠對能量密度影響不大,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還是來自于結構件。
需要厘清的另一個問題是,灌封膠在動力電池上的使用領域以三元系18650電池為主。以三元電池主打乘用車市場來判斷,2017年灌封膠在乘用車市場用量將逐漸減少。
回天新材技術總監張銀華對此表示認同,并指出新政影響下,灌封膠并不會完全退出鋰電市場,從目前來看,最近因質檢而安全性遭到多方質疑的平衡車市場會是這一產品的主要流向之地,此外低速電動車、無人機也是灌封膠的一大增長點;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回天新材2017年將主打結構粘接膠,目前已與國內多家車企進行洽談。
“凌志新材會選擇扎根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盡管灌封膠受新政影響較大,但這并不代表其他的有機硅膠產品也失去用武之地。我們今年會集中在發泡硅膠等其他產品推廣上。”技術總監屠軍鋼如是說道。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