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造紙協會生活用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江曼霞
發端于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尤其是2000年以來,進入到了一個競爭激烈的轉型階段。
作為一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細分行業,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中國制造2025》的背景下,中國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如何抓住機遇健康快速地發展?就此,中國經濟時報專訪了中國造紙協會生活用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江曼霞。
競爭激烈,產品結構繼續向成熟市場發展
中國經濟時報:在協會看來,作為一個新興的細分行業,我國一次性衛生用品目前的現狀與市場發展前景如何?
江曼霞: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消費觀念的改變,國內市場對一次性衛生用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持續快速發展。 2014年市場總規模比2010年增長64.5%,年復合增長率為13.3%。
2015年,一次性衛生用品的市場規模(市場總銷售額)達到約766.9億元,比2014年增長12.3%。
在產品結構中,女性衛生用品占50.7%,嬰兒紙尿褲占42.6%,成人失禁用品占6.7%,相比2014年,女性衛生用品占比下降,嬰兒紙尿褲和成人失禁用品的占比顯著提升,產品結構繼續向成熟市場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一次性衛生用品的出口大于進口。
據海關統計,2015年吸收性衛生用品的出口量比2014年增長7.45%。增幅明顯收窄。當年出口量排名前十的出口目的地依次為美國、日本、菲律賓、尼日利亞、韓國、巴基斯坦、加納、中國香港、塞內加爾、印度。2015年,中國吸收性衛生用品進口量和進口額都呈現大幅增長,分別比2014年增長63.03%和75.72%,其中嬰兒紙尿褲產品進口量激增,占比為95%,尤其是原產地日本的嬰兒紙尿褲。
總體來說,2015年,中國衛生用品行業雖然保持增長,但增長趨勢放緩、投資趨于理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迫使企業加速轉型升級;中國市場發展的潛力和消費升級成為中外企業擴大生產的動力。
充分市場化條件下的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
中國經濟時報:國內外一次性衛生用品以及其制造設備呈現哪些差異?目前在我國呈現一個什么樣的競爭態勢?
江曼霞:應該說,中國的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是充分市場化條件下的一個行業。
目前,基于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跨國公司以及相關行業紛紛涌入,原有企業積極轉型升級。
中國用戶對一次性衛生用品,尤其是嬰兒用品是全球最挑剔的。
為適應消費者的高端化需求,衛生用品企業不斷創新,從低價競爭轉向品質和附加值的競爭,產品整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一線品牌的生產商在研發、創新中處于引導消費的地位;區域生產商則更精準地定位市場,尋找消費者的“痛點”,注重產品細節和差異化特征,推出有賣點的產品。
如以高端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大王除了嬰兒紙尿褲以外,還把濕巾和成人紙尿褲導入到中國市場,未來也會考慮在中國生產。大王還將繼續擴充南通工廠的生產線,同時在中國的第二家工廠也在選址中。恒安推出全新智能新品“智護”嬰兒紙尿褲,以移動互聯網+母嬰應用+智能硬件打造,具備便尿提醒、體溫預警、睡姿監控、云端數據等功能,可預防寶寶濕疹、紅屁股,并對發燒、睡姿變化發出預警,是一款360度全方位呵護寶寶健康成長的產品。
就設備企業而言,國外是在20世紀60年代形成了商業化,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應該說一次性衛生用品設備行業的起點比較高,為適應衛生用品行業的發展和產品升級,國產設備在速度、效率、開機率、自動化程度等方面不斷提升,目前處于更新換代、轉型升級階段。
像安徽金湖原來有20多家企業,現在只有兩家。目前,國內設備企業大約60家,在國內外的展會上,中國占據30%的規模。
安慶市恒昌機械有限公司的產品70%是出口海外,這家公司繼2013年榮獲金佰利全球最佳供應商獎后,于2015年第二次從金佰利全球75000家供應商中脫穎而出蟬聯該項殊榮,也是金佰利公司所有供應商中第二個連續兩次獲此獎項的公司。此外,我們看到的黃山富田精工制造有限公司的案例,說明國產設備的品質都在提高。
總體來說,中國的衛生用品行業和設備制造業在全球是處于中上水平;市場潛力的不斷釋放和消費升級是中國衛生用品行業發展的驅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加速行業調整和企業的轉型升級。
監管應該更嚴格,消費觀念也應該改變
中國經濟時報: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中國制造2025》的背景下,該行業如何抓住機遇健康快速地發展?您的建議是什么?
江曼霞:衛生用品的銷售仍然處于多種渠道并存的局面,但電商的發展勢不可擋,各企業順應“互聯網+”趨勢,積極開拓互聯網渠道,取得顯著成效,一些專在網上銷售的互聯網品牌也嶄露頭角。
2015年“雙十一”,各大企業戰果顯著:寶潔的“雙十一”銷售額再次突破紀錄,37分鐘破億元,3小時50分超過2014年全天銷售額,不到12小時銷售額突破3億元。
技術的成熟度、人才的培養、精益化管理都將決定行業的發展方向。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創新和創造新的消費需求,需要生產商和設備制造商、材料供應商的深度合作。產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工匠精神是傳統制造業今后發展的關鍵詞。
中國經濟時報:從您的談話中可以了解到,中國一次性衛生用品的品質逐步與國外產品相媲美?
江曼霞:中國衛生用品很早而且是大規模為國外巨頭代工,并銷往國外。
有一段時期,國外產品在中國甚至出現了賣不動的情況,近5年經過重新定位與升級,國外產品又起來了。
中國一次性衛生用品的產品標準和衛生標準都很嚴格,國外大多是企業標準,日本是不同產品的衛生標準不同。
目前的問題是該嚴的不嚴、不該嚴的太嚴,尤其是監管有待提升。另外,消費者的觀念需要轉變。如熒光劑,這個首先出現在日本,用于脫脂棉增白。實際上,目前中國國產產品就不用,因為核心原材料紙漿純屬進口,質量已經達標,用不著。但熱熔膠里含熒光劑,不少企業怕產品不合格,又用遮光劑,結果不在檢查之列。在產品設計與生產方面,中國學日本,過度在意產品使用性之外的東西,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而在歐美,此類產品就是一次性用品,不是藝術品。
(中國智能制造互聯網課題組報道:龍昊陳軍君竇瀅瀅張玉雷)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