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化工巨頭陶氏化學和杜邦宣布達成合并協議,合并后的公司將被命名為陶氏杜邦,杜邦和陶氏化學各持50%股份,新公司市值高達1200億美元,合并消息一出,引發行業的極大關注。
雖然今年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整合案例很多,但與之前幾次不同的是,此次整合的雙方是全球的化工大佬,汽車零部件業務只是其一部分業務,但各自的零部件業務在全球百強零部件企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在輕量化材料和粘合劑等領域專業競爭優勢明顯,所以就汽車零部件行業而言,這兩家公司“聯姻”后將如何規劃布局汽車零部件板塊成為汽車業內關注的重點。
合并利于其零部件業務整合
雖然汽車零部件業務不是杜邦和陶氏化學的主營業務,但兩家公司在汽車零部件領域業務所占份額很大,涉及的相關業務范圍也較廣。2015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顯示,杜邦排名64位,同比上升4位,去年汽車配套銷售額達30.6億美元,同比增長2%;陶氏化學排名72位,同比下降1位,去年汽車配套銷售額達28億美元,同比增長7.7%。從榜單中數據能發現,杜邦與陶氏化學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實力相近,銷售額同比都有增幅。
但在具體領域,兩家公司所涉及的業務范圍有所不同。“杜邦與汽車零部件相關的業務并沒有形成獨立的汽車事業部,汽車相關業務分散在其他部門里。”杜邦中國企業傳播事務部相關人員對記者介紹說。目前杜邦所涉及汽車零部件的業務主要是聚合材料、復合材料、化工材料和生物基燃料,涉及動力總成系統的部件、汽車內外飾、底盤和電動汽車相關業務。與杜邦不同的是,陶氏化學專門設立了汽車系統業務部,主要為車企提供多種輕 質材料、粘合劑、泡沫材料和潤滑劑等產品,并從2009年開始研發高功率電池技術,為混合動力車和電動車提供能源供給。陶氏汽車系統業務部不僅在汽車輕量 化解決方案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汽車售后市場中,玻璃膠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已超過50%。另外,如底盤、撞車后的維修、粘接材料、油漆等各種油品都是陶 氏的關注點。值得一提的是,陶氏針對鋁材的售后市場也有相應的快速固化結構膠解決方案。
在其全球市場布局中,亞太地區無疑是未來幾年的重中之重。“陶氏汽車系統業務部亞太區的目標是在未來的三到五年能夠把亞太區做成全球最大的、最有力量的一個地區。未來對于中國市場的戰略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那就是‘立足本地協同全球’。”陶氏化學汽車系統業務部亞太區商務總監朱成怡表示。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早在幾年前,陶氏化學就已經開始了其在技術資源的本地化和人才培養的本地化工作。2009年,位于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陶氏中心正式投入使用,500多名科學家及80多間綜合實驗室齊心協作進行核心研發和應用研發,此外陶氏化學汽車系統業務部還在還在成都、武漢等地都成立了辦公室,進行包括技術、服務、銷售人員、客服人員整體能力的培養。
可以看出,杜邦與陶氏化學合并后,雙方的汽車零部件相關業務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業務范圍將進一步擴大,未來產品也可以進行打包服務,極大地提升了公司的競爭實力。雖然新公司成立后是否會建立獨立的汽車系統事業部尚不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杜邦與陶氏化學在很多汽車零部件要發展的重點領域目標一致,如發展汽車輕量化系統、混合動力與新能源汽車等業務,兩家公司合并之后,其相關業務上的研發實力和資金投入都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對于杜邦和陶氏化學選擇合并重組,業內一家材料公司銷售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當前是全球經濟放緩的時期,所以會有這種強強聯合、抱團取暖的現象出現,通過合并重組,精簡負增長業務,重點發展優勢項目。據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杜邦和陶氏化學兩家公司業務并不理想,杜邦銷售額減少約五分之一,陶氏化學銷售額減少約六分之一。而從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榜中看出,兩家公司在汽車配套業務的銷售額都有所增長,汽車零部件是兩家公司的優勢業務,強強聯合之下,未來發展趨勢向好。
合并優勢將首先體現在電動汽車和輕量化領域
“整個汽車行業處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和跨界合作的時代,汽車正向著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化和網聯化方面發展。而且從全球范圍來看,大集團的并購重組和跨界合作都是空前活躍的,這是發展的一個大趨勢和新方向。”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對記者說,“我國目前有很多整車廠都進行了并購重組,布局電動汽車和研發輕量化技術。”
對于杜邦和陶氏化學,就現有業務來看,輕量化材料與技術和新能源動力系統等也一直是兩家公司重點發展的領域。
其中,陶氏化學在輕量化產品方面主要包括復合材料、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結構粘結劑,為多家汽車企業提供產品和技術,例如寶馬i3使用的就是陶氏化學的結構粘結系統。此外,陶氏化學還有碳纖維的研發項目,今年二月和福特汽車公司簽署了聯合開發降低碳纖維生產中所需能源用量、降低原材料成本以及開發循環生產技術。而杜邦公司主要為汽車公司提供輕量化和可再生的材料,從而達到減重和節能環保的目的。產品被運用于多個領域,如發動機罩、進氣歧管、油底殼、渦輪增壓系統、消音器和排放系統等。而在新能源汽車上針對電動汽車驅動電機中的絕緣系統,開發絕緣材料并提供技術支持。
據記者了解,兩家公司合并后的新公司業務將分為三個部分,材料科學就是三大主營業務之一。
對此,付于武表示,汽車的輕量化既是傳統汽車需要發展的方向,更是新能源汽車的基礎。如果沒有輕量化做基礎,也沒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例如寶馬的i3和特斯拉,他們的輕量化技術都用到了碳纖維和復合材料。輕質材料,特別是復合材料和碳纖維,是各個整車廠和零部件工廠所追求和看重的新技術,所以國外公司的這些布局和技術發展趨勢也是中國汽車產業所迫切需要的。
對于跨界大佬合并之后對中國汽車市場的影響,付于武說:“中國的汽車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8年前我國就組建了汽車輕量化聯盟,進行了跨界合作,從金屬到非金屬,再到復合材料與碳纖維都有所研究和發展。但坦率地講,我們國內的水平和國際領先水平尚有差距。”
杜邦和陶氏化學都是具有百年歷史的公司,其技術與經濟實力使他們有很大的優勢與市場競爭力,合并之后,無論是重組業務還是重點發展盈利業務,都將給當前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帶來影響。陶氏化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利偉誠表示,陶氏化學亞太區今年銷量增長7%,而且需求增長領先的市場中大中華區的增幅最大,增長12%。未來繼續看好中國市場發展前景,并期望能抓住更多業務增長機會。“兩家公司的合并是資本、技術和市場的互補。這種互補會產生新的生產力和市場商機,跨國集團合并重組,視角也是全球性的,而中國汽車市場也是全球汽車市場的一部分,新的公司肯定也會在中國,特別是在中國新的技術領域產生重大影響。”付于武對記者說。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