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氰酸酯是重要有機中間體,目前應用最廣、產量最大的是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和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異氰酸酯經歷了緩慢起步,快速發展,再到陷入困局的發展歷程。如今異氰酸酯產業已經步入了激烈競爭的新常態,迫切需要正視現狀并開拓新的發展思路。
我國MDI和TDI起步晚,但發展很快。萬華化學于上世紀80年代初投產國內第一套MDI裝置,標志著我國進入異氰酸酯工業化生產。在2001年,全國MDI和TDI總產能只有8萬噸(年產能,下同)。在接下來的10年中,由于中國巨大市場的吸引,外資企業大規模進軍中國市場,加上萬華化學等國內龍頭企業的技術攻關,中國市場MDI和TDI的新增產能達到137萬噸和66萬噸,分別占到全球同時期新增產能的40%和75%。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MDI的總產能達到254萬噸,占全球總產能的35%。在這當中,萬華化學在寧波建成了第一套大規模煤一體化MDI裝置,產能達到120萬噸,是全球最大產能裝置。而隨著2015年9月巴斯夫在重慶40萬噸MDI項目的正式投產,我國的產能進一步提升。TDI產能達到89萬噸,占全球總產能的34%。2015年及以后MDI的產能增長將達到134萬噸,TDI新增產能將達到48萬噸。同時,外資企業同樣在亞太地區計劃新建產能,著眼中國市場,其中陶氏化學在沙特計劃投產40萬噸MDI和20萬噸TDI裝置,主要目標就是進軍中國市場。
需求方面,在2001年,我國MDI和TDI需求量分別為21萬噸和22萬噸,到2014年,需求量分別飛速增長至170萬噸和70萬噸。過去10年間MDI和TDI需求增長率分別為20%和10%,但最近5年已分別下降到8%和5%。
在2001年,中國超過80%的市場需求通過進口得到滿足。2014年我國的MDI和TDI原料基本實現自給自足。2014年MDI的進出口量基本達到了平衡,而TDI在2012年已經實現了凈出口。
本世紀前10年,中國聚氨酯行業經歷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隨著制造業的發展,異氰酸酯消費量在這期間迅速增長。首先是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2001~2010年新開工面積復合增長率達到18%。自2010年6月開始,國房景氣指數開始呈現一路下滑的趨勢,2014年甚至出現了負增長,主要是房地產行業進入供應過剩的階段。這10年間,中國成為了家用電器、家具、制鞋業和汽車行業的制造大國,同時在家電家具和制鞋領域也成為一個出口大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基數的增大,在2010年之后,幾大行業的發展受到了限制,增速普遍放緩。
通過產能和需求的對比可以看到,未來幾年新增產能的量幾乎相當于重造了一個中國的需求。在需求增速放緩的同時,產能的急速擴張導致過剩的狀態開始出現并持續下去,異氰酸酯市場的競爭將會變得激烈,MDI和TDI也從明星產品變成了價格戰的參與者。
由此看來,市場參與者必須正視現狀并開拓新的發展思路。
一方面是實現產業鏈一體化,產品多元化和市場全球化發展。異氰酸酯產品支持下游的涂料、泡沫和膠黏劑等領域。在工程配套、原材料成本和水處理、廢氣處理等領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隨著國內市場飽和,全球化運營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
另一方面是開發高端新產品、新應用。隨著MDI和TDI產品利潤空間壓縮甚至在成本線掙扎,新型產品的開發迫在眉睫,脂肪族異氰酸酯的產業化已經成為行業主要競爭者發展的重中之重,原材料的競爭從基礎原材料向高端原材料轉變。科思創和巴斯夫分別在上海建立了3萬噸和1.8萬噸的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生產線,旭化成在南通建立總產能2萬噸的HDI生產線。國內龍頭企業萬華化學開發出HDI產品,并將于近期推出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生產線。同時在下游領域首要加大力度開發環保型聚氨酯產品,利用水性、無溶劑型涂料代替現有產品。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