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股價表現不佳,但人們一時之間也很難想象,陶氏化學(下稱“陶氏”)和杜邦這兩家被載入美國工商業百年史冊、歷經無數風雨的跨國巨頭,居然也要通過合并來應對化工行業的整體頹勢、減少投資者的疑慮、提高收益。美國旗艦型企業曾獨自度過險峻的那些情景,已經成了往昔片段。
11日的凌晨,帶著傷感而不安的心情,涉事的外企員工仍未入眠,用鼠標游走于各大新聞網站,實時跟蹤著兩家企業大合并的最新進展。
除了成立農業、材料科技以及特種產品等三家子公司外,陶氏杜邦的重組也會引發其他連鎖反應:道康寧公司將被解散,全球農業公司的座次也可能重新排定。
70多年歷史的道康寧公司將被解散
“陶氏杜邦”公司成立后,1943年由陶氏化學與康寧公司創立、并各持股50%的有機硅巨頭---道康寧將不復存在。
陶氏化學將從康寧的手里買回50%股權,從而全資控股道康寧,隨后這一企業將并入“陶氏杜邦”旗下的子公司“材料科技”中。
雖然道康寧還持有多晶硅供應商Hemlock Semiconductor的多數股權,但該光伏企業并不會受到陶氏業務整合的影響。過去7年里,道康寧和Hemlock Semiconductor曾宣布投資超過50億美元,用于研發和擴大相關產品產能,從而令光伏業務繼續發展。
2014年,道康寧的收入和利潤分別為62.2億美元、5.22億美元。有說法稱,此次陶氏化學為回購康寧所持股份,可能會付出48億美元,但本報記者并未在官方信息中找到該數據。北京時間12日晨,康寧公司的股價反而受此消息影響上揚了5.6%,報收于18.68美元。
農業板塊是否時來運轉?
從業務板塊看,杜邦和陶氏整合后的憂慮之一,還來自于農業子公司。它是否可以及時調整策略、應對急劇變化的市場、提升業務經營能力,也會影響到今后“杜邦陶氏”這家新企業的命運。
雖然今年第三季陶氏的盈利不錯(達12.9億美元),但在陶氏旗下大多數板塊的“經營性EBITDA"利潤率上升的形勢下,陶氏益農這一子公司的上述指標卻是下跌的。杜邦第三季財報也顯示,由于銷量降低和貨幣貶值等因素影響,杜邦農業板塊的銷售額下滑了30%。而第四季度,杜邦仍可能受制于匯率、巴西產品銷量的減少及部分工廠關閉等,使農業板塊收入難有起色。
跨國企業的高層寄望于合并與改革,來提高農業板塊的整體運作能力。杜邦公司CEO溥瑞廷就曾對并購頗感興趣,杜邦與陶氏化學、先正達等都有過接洽。孟山都也曾打算對先正達公司展開數百億美元的主動性收購計劃,不過此后未能如愿進行。
而陶氏杜邦旗下的農業子公司設立后,全球的農業公司銷售額排名或也發生變化。2014年,孟山都和先正達等兩家公司的收入為159億美元和151億美元。與之相對應的是,陶氏杜邦下轄的農業子公司,參考2014年的收入(190億美元),或超越前述兩家。不過由于2015全年還沒結束,前述三方的數據尚未出爐。
此外,兩家跨國化工企業整合后,必然會面臨著新一輪的人事調整,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裁員。
1897年創設的陶氏化學,現有全球員工5.3萬人,其在35個國家及地區運營著201家工廠;成立于1802年的杜邦則在全球的70個國家經營著各類業務,員工數量也有數萬人之多。有消息稱,兩家公司合并后涉及到的人事變動為10%,以此類推,約有萬人可能受影響。但雙方企業都未就這一說法公開證實過。
此輪合并計劃可以看出,未來3年左右兩大企業的所有板塊都將重新調整,人事安排上也將有新的變數。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在全球經濟景氣度不足、匯率波動巨大等宏觀因素的作用下,兩家企業也多次裁員,規模幾乎都在千人以上。當然,受陶氏杜邦整合的影響,部分創新性子業務(如特種產品等)也可能會隨時增加人手。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