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的綠色化學發泡劑日前成功實現在聚氨酯噴涂領域對物理發泡劑的替代。今年3月24日,補天公司以5億元獲得山東理工大學畢玉遂教授研發團隊發明的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20年專利獨占許可使用權,如今終于跨出了市場化的關鍵一步。
5億元的天價轉讓費讓60多歲的山東理工大學教授畢玉遂成了名人。他的科研成果創造了山東省轉讓專利獨占許可使用費額度的最高紀錄,也引發了人們對我國現行專利保護制度的很多思考。
申請專利進退兩難
說起氟利昂這個大氣臭氧層殺手,很多人都不陌生,在聚氨酯工業上,氟利昂也是重要的應用領域。發泡劑是生產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重要原料。歐美國家已經研發出四代聚氨酯化學發泡劑,但都含有氟氯元素,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
畢玉遂團隊于2003年開始著手研發新型發泡劑,終于取得了重大突破,發明了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這一凝聚著畢玉遂心血的成果,卻成了他的一塊心。“在申請專利的時候,需要說出具體的制備方法、基本原理等詳細的技術路線和過程,所以一直不敢申請。”畢玉遂的擔心不是沒有原因,他們顛覆性的發明成果不脛而走,聞風而動的國外化工巨頭頻頻前來打探消息?蒲袌F隊實驗室的18臺計算機硬盤曾被盜竊一空,幸虧關鍵信息不在其中才僥幸躲過一劫。“一些大公司僅靠公開的‘無氯氟’‘化學法’等幾個字就能獲得啟示,憑借他們在逆向研發、專利布局等方面的強大優勢,不出3年就會破解。”為此,畢玉遂寢食難安。
長期以來,我國聚氨酯產業的發展一直被國外公司“牽著鼻子走”,在他們設定的游戲規則中承受著極高的價格。盡管主動申請專利會有“自揭謎底”之虞,但按兵不動風險會更大。后來,畢玉遂團隊聽說國防專利可以保密,就申請了4項國防專利。
2016年4月1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山東省知識產權局、淄博市知識產權局赴山東理工大學進行專題調研,專家們一致認為,該技術的主要問題是專利布局能力不足。由于畢玉遂的科研團隊擔心自己的科研成果不能得到有效保護,目前申請的兩件專利為外圍專利,申請的專利數量明顯不足,且質量不高、保護范圍小、舉證難度大、維權困難。核心專利為申請的4項國防專利,但國防專利一旦授權則屬于國家保密技術,未經國家許可,任何人不得隨便實施,這也意味著該項技術有可能被束之高閣,失去經濟價值。同時,專家們還發現,現有布局對上下游產品技術都沒有專利保護。
“專利導航”幫助布局
5月9日至13日,針對前期調研發現的問題,國家知識產權局“微觀專利導航項目工作組”進駐山東理工大學,專門撥款10萬元經費,針對“聚氨酯化學發泡劑”項目特定專利開展“微觀專利導航”,指導開展國際專利的布局、撰寫、申請等工作。這是國家知識產權局首次針對一個課題開展“微觀專利導航”。
工作組與畢玉遂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技術研討,最后確認畢玉遂研究團隊研發的新型聚氨酯化學發泡劑是重大理論創新和技術發明,發明中涉及一大類新的化學物質和相關反應,不僅可以應用于聚氨酯化學發泡,還可用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需要發泡的工業領域,將衍生出數百種新物質、新產品、新技術,對有機化學學科和材料學科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最終,工作組確定了該新型聚氨酯化學發泡劑的國內外專利布局方案,首批完成了4項國內核心發明專利和1項PCT(專利合作條約)主體撰寫工作。在與這支國內頂級專業團隊的合作中,畢玉遂也不斷修正對科研成果的價值判斷,專利轉讓費從最初的幾千萬元漲到5億元。
盡管身邊出了個“億元教授”,山東理工大學科技處副處長田立超卻高興不起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山東理工大學的‘微觀專利導航’是最高水平的專利導航,但這是一個特例,難以復制。對于某項發明創造,高校常常難以判斷其水平和價值,社會機構的專利服務質量又難以保證。建議國家設計‘微觀專利導航’相關辦法,暢通創新主體申請‘微觀專利導航’的渠道,設立專門機構接受專利導航申請,對發明創造進行初步評估,對關系到國家和行業發展的重大發明創造,組織專家進行微觀專利導航。”田立超說。
“眼下,我國的侵權成本太低,當務之急是構建有效的專利保護‘防火墻’,加大侵權懲處力度,織密專利布局防御網。同時,建議各地政府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運營資金,攥指成拳,加大對重點項目、重點領域核心技術的精準專利導航力度,為‘雙創’和動能轉換提供專利支撐。”淄博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慶乙表示。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