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領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宣布將擴大其亞太區博士后中心“亞洲開放研究網絡”(簡稱:NAO)的合作范圍,增加高校合作伙伴數量、大幅拓展研究領域。這將進一步增強巴斯夫在亞太地區的研發實力。
· 合作范圍擴大至亞洲10所一流高校
· 項目范圍涵蓋先進材料、生物科學和化學工藝研究技術平臺
· 已完成涂料、混合材料、單體和聚合物、表面和界面領域 23 個重要研究項目
NAO的合作伙伴將包括中國、日本和韓國的 10 所高校。
巴斯夫與亞洲七所一流高校于2014年3月聯合發起了NAO的前身“先進材料開放研究網絡”。范圍擴展后,NAO 的合作伙伴將包括中國、日本和韓國的 10 所高校。合作范圍將涵蓋巴斯夫三大全球技術平臺的所有課題。三大技術平臺包括:先進材料及系統研究、生物科學研究和工藝研究及化學工程。
巴斯夫先進材料與系統研究平臺總裁、亞太區研究代表羅海德(Harald Lauke)博士表示:“實踐證明,NAO 是一個高效的開放研究平臺,自成立以來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為巴斯夫在亞太區的研發活動創造了巨大的價值。這激勵著我們將 NAO 的研究課題拓展到其它技術領域、發展更多學術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尖端技術應對本地區的具體挑戰。”
自 NAO 成立以來,巴斯夫及其合作伙伴已完成 23 個聯合研究項目,涵蓋新單體和聚合物、表面和界面、混合材料和涂料等多個領域。其中市場潛力較大的六個項目已移交巴斯夫業務部門作進一步開發。其它則被整合到巴斯夫全球技術組合中,或催生了科研論文。此外,有10名博士生在完成NAO項目后加入了巴斯夫。
巴斯夫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的透氣木材涂料是NAO的成功案例之一,這一解決方案能夠在潮濕氣候下防止木材腐爛,從而延長其使用壽命。在另一個項目中,四川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巴斯夫合作開發了一種新型工程塑料復合技術,大幅提高了塑料零部件的機械強度。工程塑料被廣泛用于各種應用中,包括輕質耐用的汽車零部件。
目前 NAO 有 18 個項目正在進行,包括與復旦大學聯合開發面向電子織物應用的高效纖維狀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為支持沸石催化活性材料國際網絡 INCOE進行的非均相催化研究,以及多方合作開發新的殺蟲劑解決方案。
NAO 團隊負責人步睿騰 (Benjamin Breiten) 博士表示:“NAO網絡注重長期合作,旨在推動教授、學生與巴斯夫科學家之間定期的跨學科交流。NAO對我們來說是一個互信互敬、探索科學的大家庭。”巴斯夫在全球范圍都建立了類似的科學合作網絡,如歐洲的先進材料與系統聯合研究網絡 (JONAS),以及北美的先進材料研究中心(NORA)和加利福尼亞州科研聯盟(CARA)。
為了及早整合客戶和市場需求以推動創新,過去五年里巴斯夫不斷擴大亞太區研發網絡,在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均設有主要研發基地。截至 2016 年底,巴斯夫亞太區研發人員約為1100 人。巴斯夫在上海和孟買建有兩個創新園,通過亞太地區獨有的創新園理念,匯聚創新過程中的所有相關方。
約100位參加亞洲開放研究網絡的教授、學生和巴斯夫科學家參加了12月4號在上海舉辦的NAO家庭日活動。
NAO 目前合作伙伴包括:清華大學、京都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化工大學、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浙江大學、四川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國立首爾大學。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