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粘劑被喻為“工業味精”,廣泛應用于高鐵、汽車、電子電器、建筑、環保、航天及軍工等多個行業,對關鍵器件起著粘接、密封、防腐等作用,被稱為裝備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
不過相比3M等國際巨頭,國內膠粘劑企業整體相對弱小且行業高度分散,國內該領域高端市場一直被巴斯夫、杜邦、3M、漢高等歐美巨頭牢牢把持,國產化率不足10%。
作為國內膠粘劑市場龍頭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回天新材”,300041.SZ)對此一直“耿耿于懷”,在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意欲通過在軌道交通領域的發力對歐美巨頭實現“彎道超車”。
2007年12月,隨著最后一根鋼軌在天津市新開路立交橋橋頭鋪下扣緊,京津城際鐵路全線貫通,通車后實現北京天津30分鐘通達。這意味著,繼德國和日本之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無砟鐵路的國家。隨后,高鐵網絡在華夏大地全面鋪開,截至2016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突破2萬公里,占世界總里程60%以上,中國有43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獲得批復,規劃總里程約8600公里,并且這一數字仍在快速增長。
作為國內最大的膠粘劑研發、生產型企業,回天新材自然不會放過軌道交通發展的這一歷史性機遇,正在對這一市場高地發起有力的沖擊。
回天新材在軌道交通用膠新技術的研發開始于2012年,主要配套于高鐵、動車、城軌的機車及車輛制造。該行業最大的特點是高標準、嚴要求,產品不僅要通過各項嚴苛的技術測試、歐美等國漫長的第三方認證,還要通過動輒1年/60萬公里的裝車路試及拆解驗證,技術門檻極高。
歷時五年多的產品研發、驗證,回天新材陸續在用于車內地板粘接的聚氨酯自流平膠、用于結構粘接的高性能丙烯酸膠等關鍵材料和技術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2016年,回天新材15款產品通過主機廠技術驗證、10款產品完成批量裝車、7款產品完成幾十萬公里的路試及破壞試驗,并進入批量采購階段,而這些產品,僅在一年前還被進口廠商牢牢把持。
以根據客戶需求定向研發的“車頂防電弧涂層”為例,該產品對絕緣性能、老化性能、防污閃性能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過去日本、德國在該項目上一直進行技術壟斷,不過回天新材打破了這一僵局。2016年公司該產品銷售逾千萬元,2017年將持續增長。
目前,長春車輛、唐山客車等多家主流主機廠均已完成對回天新材的產品驗證、裝車路試及供應商資格審查,并分別給予回天新材“A級供應商”的最高評價。同時,公司也將快速向國內各大主機廠批量供貨,銷售額有望爆發式增長。
國務院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2017年工作的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降低實體企業成本,引導資本“脫虛入實”。回天新材已叩開軌道交通用膠高達幾十億元巨大市場的大門,并在行業用膠國產化和替代進口的過程中占據了有利的位置。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大戰略的快速推進,中國高鐵也勢必走出國門,大量出口,市場前景廣闊。
回天新材此前相關公開資料還顯示,2016年公司啟動了新能源電池、乘用車、PUR、裝配式建筑用膠四大戰略項目。
項目的快速啟動既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打開了空間,但同時也離不開過往經營業績的有力支撐�;靥煨虏陌l布的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3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97億元,同比上期分別增長16.04%、15.73%。
過去一年,新能源、電子、車輛及工業用膠等核心細分市場的替代進口份額進一步擴大,回天新材的行業竟爭優勢進一步突顯。2016年,回天新材新能源用膠及太陽能電池背膜銷售收入增長較快,客戶結構優化,其中太陽能電池背膜銷售1188.68萬平方米,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2.57%;電子用膠銷售突破1.7億元,增長27.05%;車輛及工業用膠銷售快速增長。
為增強公司的競爭實力,回天新材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始終如一。年報顯示,2014年~2016年,公司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分別為5290.45萬、5013.64萬、5483.96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一直維持在5%左右。
持續的研發投入助力公司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項目中獨家中標、東風日產三大基地全面批量供貨、替代進口成為宇通客車第一供應商(年銷售逾5000萬元)等。僅2016年,回天新材及其子公司取得發明專利授權14項、申請受理發明專利21項,取得實用新型專利41項,這些專利覆蓋了膠粘劑應用的多個高端領域。
中銀國際此前相關研報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國膠粘劑產量有望實現8%的年均增長率,尤其是環保節能型和高新技術型產品將有較大發展,到 2020 年末中國膠粘劑的總產量可達1034萬噸左右。從下游消費行業來看,內生增長+需求升級確保汽車用膠消費增長;環保標準趨嚴助力軟包裝需求升級;新能源用膠需求借國家清潔發展之風快速攀升;建筑用膠分享國家城鎮化建設紅利;電子器件用膠搭乘行業發展快車;高鐵建設用膠將與國家高鐵建設的快速發展齊頭并進。
作為行業領軍者,回天新材在上述領域均有布局,其未來經營表現值得期待。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