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受到各方關注的上海金山區環境保護工作,澎湃新聞記者6月8日從上海化學工業區管理委員會獲悉,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金山區環境綜合整治緊密結合區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路,正有序推進。上海化工區內所有企業雨水排放口和大氣在線監測數據已完成接入園區環境污染監控平臺。另外,金山第二工業區(簡稱“二工區”)將依照“只出不進”的總體要求,化工企業被控制總量、做好減法。
啟動51項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上海化學工業區位于金山、奉賢兩區的交界處,距市中心50公里,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首批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以石油和精細化工為主的專業開發區。
據上海化工區有關人士介紹,根據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方案》文件部署,2016年度,上海化工區共計安排環境綜合整治任務51項,其中32項納入上海市政府的行動方案內,另有19項任務為園區自我加壓,進一步提升園區環境質量所采取的工作。
目前,51項任務均已啟動實施。納入上海市行動方案內的32項任務,分成五大類。
第一,加強對生產企業的監管力度——2016年擬實施的危險化工品運輸監控系統、安全誠信信息系統、職業危害因素數據庫等建設工作已完成立項工作,并在進行項目投標工作。
第二,完善環境應急體系——園區污染源溯源工作已依托化工區院士工作站開展相關研究工作;污染擴散模型研究已結合化工區環境監控網絡建設一并實施中。
第三,園區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化工區南邊界監測站和移動監測車建設工作已完成項目立項,正在實施項目招投標工作;
區內所有企業雨水排放口和大氣在線監測數據已完成接入園區環境污染監控平臺。
第四,園區嚴格執法監管,加大環境整治力度,針對易發生惡臭影響的企業加大執法監督,提高對生產企業污染物排放監控力度。
第五,園區化工特征污染物減排方面,2016年度共計安排區內24家企業實施VOCs(揮發性有機物)的減排工作,目前已有7家企業完成方案制定,并已啟動治理工作。另外17家單位也已開始編制整治方案。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園區除了積極推進納入上海市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外,目前還加大推進自我加壓實施的19項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化工區環境標準對標國際先進標準的課題研究已通過專家論證,進入最后總結和編制實施方案階段。
目前,園區LDAR(泄露檢測與修理)第三方復核工作已完成了對園區內5家企業的復核,共計檢測近15000個點,確保了區內企業LDAR工作的實施效果。
在排放許可證發放工作上,區內在已完成13家主要企業的基礎上,2016年4月又完成35家企業排污許可證的核發工作,目前已覆蓋區內所有污染物排放企業。同時,上海化工區開展園區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與監管體系研究工作,目前受委托方北京大學已完成了初期研究報告。
二工區對化工企業“只出不進”
金山第二工業區毗鄰上海化工區,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落戶于此。據有關負責人介紹,二工區2016年有28個產業結構調整(關停)項目,還有11家企業深化治理項目。
位于二工區金甌路上的上海群力化工公司,是主要從事農藥中間體生產和研發精細化工產品的中日合資企業。由于該公司部分生產工序存在無組織排放現象,2015年環境深化整治行動中,三個產生異味嚴重的產品被停產。2016年初,該企業投資500多萬元新增一套蓄熱式高溫氧化裝置,可將污水池密閉后的尾氣和5個車間的廢氣收集處置。剩余兩個車間的廢氣收集、處置改造項目將在2016年底完成。
作為工業區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的試點企業,上海群力化工廠界邊安裝了多個監測儀,揮發性有機物實時數據在0到50微克之間,都是正常。2016年底在線監測將覆蓋二工區的29家重點企業。
春華路上的上海亞南化工材料公司,擁有6400平方米的電鍍生產基地。幾年前,這家公司將生產車間分別租賃給了7家小型電鍍企業,這些小企業并無生產資質。根據環境整治要求,亞南公司必須進行結構調整。目前,7家掛靠企業目前已關停4家,剩余3家6月底也將調整。
二工區內有188家企業,2015年下半年啟動環境整治工作。按照計劃,2016年要關停的28家企業中,8家已停產,其余20家正在推進中。11家深化治理的企業,3家已完成,其余8家已完成方案編制。
到2017年,二工區總排放的污染物總量,可在原有基礎上削減30%左右。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后二工區將“只出不進”,只引進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和現代非化工制造業,現有的化工類企業要通過環境整治,關停、深度治理,逐步使他們淘汰或者轉型。
與此同時,二工區的環保基礎設施也在加碼推進。金山衛污水廠提標改擴建項目土建已完成,2016年6月底將試運行,之后逐步發揮效應。日處理污水量將從現在的2.5萬立方米增加到5萬噸。出廠外排水質將從國家城鎮污水廠二級標準,提升到一級A標準。使得企業排入污水廠的二道水能凈化得更好再排入外環境。二工區力爭在不久的將來創建國家級的生態示范園區。
本站所有信息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站中部分新聞、文章來源于網絡或會員供稿,如讀者對作品版權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電話: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轉載本站的內容,請務必注明"來源:林中祥膠粘劑技術信息網(www.423344.com)".
©2015 南京愛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0201337 | 技術支持:南京聯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